此时刘邦还不知道,刘盈的功劳不是彭越让的。彭越这个傻憨憨,刘盈说能上,他真的让刘盈上战场了。
“对了,韩信的妻子我已经定为刘交之女。孺儿还小,你不用太早为她寻亲事。”刘邦随口道。
吕雉眨了眨眼,冷笑道:“你说到做到,可别又喝了几杯酒,重提把孺儿嫁给张耳之子的事。”
刘邦恼怒道:“提?谁还敢提?盈儿说等他登基,就给孺儿送十个八个面首。我随意给孺儿定亲事,反正孺儿不会缺美少年睡!你听听,这是人说的话吗?!”
吕雉虽在韩信和刘孺儿的婚事上和刘邦起了冲突,但在这一点上她很赞同。
刘盈也用同样的方式威胁她。
刘邦想用刘孺儿笼络张耳这个异姓王,同时也是报当年之恩;吕雉想用刘孺儿笼络韩信,与韩信亲上加亲。
张耳之子和韩信都早有侍妾。但刘邦下令,他们会乖乖空着正妻的位置等着刘孺儿。
至于庶子什么的,刘邦和吕雉都不会在乎。无论是张耳之子、韩信还是刘孺儿,将来肯定有享用不尽的加封,不用争什么家产,嫡子庶子全都封爵便是。
两人意见冲突,懒得争吵,写信问刘盈。
刘盈却意见不同。
刘盈察觉,韩信虽对改姓不抵触,心里也早就把自己当作刘家人,但他还是存着光宗耀祖的梦想,对“韩”这个姓氏有些看重。
自己倒是无所谓,父母都是小心眼。特别是阿母,心眼比针尖还小,竹签捅人警告。至于忽视韩信心中的念想……说什么呢,自家阿兄,这点小要求都不能满足,自己还当什么汉圣宗圣皇帝!
刘盈早早和韩信说明了,若保持原有姓氏,就要娶宗族女,问韩信喜欢哪个宗族女。
韩信还真有看好的。
刘交的女儿被刘交教导了《诗经》。韩信路过时听那位比他小了四五岁的堂妹吟唱《诗经》,觉得自己未来的妻子就该是这样的人。
只是陪着刘盈和刘肥读了许多非兵书后,韩信知道,自己功劳太大,将来婚事肯定不能自由安排,便只是想了想,打算将来多找几个会读《诗经》的宠妾。
现在盈儿问起,他便说了。
对弟弟没什么不可说的。
刘盈又写信给刘交,问他的女儿对韩信印象如何。
刘交叹气,回复:“她说韩信长得很好看。”
刘邦出汉中的时候,就暗示刘交和刘喜,未婚的女儿不要再寻人嫁了,他有用。
刘交得到刘盈的信,又忧又喜。
他喜的是,韩信这人在功臣中年岁尚轻,总比把女儿嫁给半大老头子或者异族首领强。
他忧的是,韩信的功劳太大,为人处世又稍稍有点不太擅长,若三兄和盈儿容不下他……唉,就算容得下,女儿也要受很多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