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小说网

永久小说网>吾乃孝悌仁义汉太子也笔趣阁26 > 第382章(第2页)

第382章(第2页)

刘邦站起来,一脚把坐着的曹参踹倒,又坐回来继续说正事。

汉臣见刘邦踹倒曹参,心中对刘邦那点陌生感消散了不少,心情平和多了。

大王还是那个大王啊。

刘邦补发了一份诏书,搞得好像刘盈所作所为是自己授意的似的。

他广召天下贤才赶赴文会,由世子主持,在鲁城商议如何治理天下。

不包吃不包住,刘邦就发了个轻飘飘的诏书——帛书就是很轻。

发完诏书后,刘邦拍拍屁股继续去扫清楚国真正的余孽。

就算楚国守将望风而投,也要等他这股风来才会投,他还是很忙的。

刘盈的“乱来”得到刘邦的肯定,各地士人就不再观望,纷纷赶赴鲁地。

特别是齐国的士人,离得近,跑得最快。

齐鲁虽说是儒者老家,其实也是春秋战国的百家大本营。

孔子是鲁国贵族,后来文化最昌盛的却是齐国。

战国时,齐王建立稷下学宫。齐国成为百家争鸣的中心,孟子和荀子都曾经在齐国的稷下学宫当祭酒,荀子更是三进三出稷下学宫,当了几十年的祭酒。

荀子一门的辉煌,是儒家在战国的绝唱,也是百家在战国的绝唱。

春秋战国时,两大显学,一是儒,二是墨。

对百家弟子,有个夸张的说法,叫“非儒即墨”。

儒墨都不受当时统治者的重视,但在民间士人中声势最大,弟子最多。

因墨家组织太严密,被各国统治者盯着拆解后,墨家不再坚持自家学说,带着知识融入了其他学派。

尤其是老对头儒家中,混入了大部分墨家人。

秦国统一天下,严格控制民间游学。小的学派便纷纷抱团取暖。

因此秦始皇召集东方学者来咸阳时,召集的全是一群穿着儒衫的人。好像东方学者全是学儒的。

儒家等于诸子百家。这个等式在秦始皇时期就存在了。

刘盈接待了许多名士,法家和黄老在贵族中是显学,但法家人和学黄老的,也有很多自称儒生。

“儒家有太多学派,成为儒生,不仅可以修习法家和黄老学说,也可以学其他学说,更为自由,不会被人说是叛徒。”秦儒领头羊叔孙通为刘盈解惑,“按照师门传承,李丞相也是儒门。”

刘盈看向李丞相的两位师弟。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