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令又恢复以往的支支吾吾,看得刘盈因困顿而微微眯起的眼睛都弯了起来。
在系统里当了那么久的皇帝,那套任由臣子“慷慨陈词,我自岿然不动”的应对大臣喷唾沫的法子真好用。
“说完了就在一旁跪着。”刘盈坐正身体,放下撑着脑袋的手。
长安令身体颤抖了一下,刚生出的戾气莫名消散,又变回了胆怯和颓然。
他乖乖重新跪下。
刘盈待长安令跪下后,就长安令话里提取的信息,挨个询问其余官吏。
刘盈不认识这些官吏,就按照几排第几个依次点名。
约半个时辰,他问完了所有想问的话。
张不疑中途离开了一下,去府衙的开水房提来温水给刘盈润喉咙。
这群回答刘盈问题的官吏,说的不一定是真话。
刘盈也不需要他们回答多详细,只是了解一下所谓“潜规则”是个什么东西。
了解之后,刘盈看向自己的勋贵小弟们。
他看得出来,勋贵小弟们大多是认可这些“潜规则”。
大汉官场的“潜规则”,和刘盈附身的后世封建王朝那些与利益相关的潜规则不一样。
说是“潜规则”,不如说是“社会风俗”,或者说是这个世界目前公认的价值观。
为何士人要去吕释之门口谩骂?
对刘盈、对后世人来说,与心有反意的诸侯王勾连的大臣,在诸侯王开始谋反的时候若暴露了自己与诸侯王联系的事,那谋逆罪是没跑了,谁都认为他们该被杀。
这时却不是这样。
周天子的大臣和诸侯王有联系多正常?别说周天子,就是七国混战时,正在打仗的秦国和东方六国中的公卿,也可以与其余国家的人频繁往来,收受贿赂。
哪怕是律令最严格的秦国也是如此。
在秦国,公卿犯罪可能逃不出国,只能等死。但公卿可以随意辞职,隐居或者去他国做官,秦王会劝一劝,劝不动便不会阻止。
大秦只统一了十几年,这十几年又严苛地对待国人,统一的基础框架给架好了,但世人并未形成“统一”的认知。
“汉国”的官吏接受淮南国的贿赂,多正常?他们辞掉大汉的官,去淮南国当卿大夫,反过来对付大汉,都是符合士族阶层道德标准的事。
所以吕释之以“谋逆”杀了这群人,世人皆骂吕释之是滥杀无辜的酷吏。
再者,这些被杀的卿大夫家中都豢养了门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