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滚过胡同路面,何雨柱身影穿过明暗相间的巷子。院门不远处路灯散发着昏黄的光,将夜晚下台阶前空地照亮。“吱嘎”一声轻响,何雨柱捏住刹车,稳稳停在自家门前。麻溜地从车上下来,一手把着车头,一手抓住坐凳,一气呵成跨过台阶,拉响门铃。门后很快就响起了急促脚步声,随着一声呼应,院门从里被拉开。“柱子,快进来吧!进屋暖暖。”蔡全无将院门往一边推去,让出身位。何雨柱晚回已经是常态,他都已经习以为常,听到铃声响起立马就出屋来开门。他房间里的条件自然是不差,烧着炉子不会冻着。把自行车提过门槛,何雨柱拍了拍背包,笑着看向一旁。“蔡叔,今天带了些汤圆回来,等会咱们都尝尝鲜。”说是给陈首长带一份,不会漏了他的份。虽然带回来的不多,可让家里的三个大人,每个甜甜嘴还是没问题。蔡全无扫了一眼,眼中闪过一丝笑意,点点头答应。“好嘞!那我也尝尝。”在饺子大区长大的人,还真是比较少吃汤圆。每逢各种假日,有条件的人家都是吃饺子。如今日子稳定下来,境况渐渐好起来,白面饺子常有的也是富裕人家。对于家道中落的蔡全无来讲,实打实算得上尝鲜了。“得嘞!那您和我一起去厨房,这东西水里滚一滚,快得很。”何雨柱连忙回应,看着他关好院门,同他一起往中院走去。灯光穿过窗户,洒落在廊下,脚步声响起,他俩身影出现在厨房外。刚一进门,只见冯丽萍背身站在灶前,一旁案台上的砧板还残留着面粉。这一会功夫,她听到动静后,已经拉好了一碗面条。每个工作日晚上都是如此,等他回家就能吃上一碗热面条。“柱子,面条马上就好!”她头也没回,边搅动着锅中面条,边朗声说道。温情总是体现在细微处,缓缓流入人的心头。刚进屋的两人对视一眼,蔡全无拍了拍何雨柱肩膀,自行走向橱柜。何雨柱心里涌动着热流,脚步轻快地走向灶台。“冯妈,今儿我带了些汤圆回来。等会一齐下锅,大家尝尝。”冯丽萍停下手中筷子,循声望向何雨柱,脸上带着一抹惊讶。这几年生活在四九城,除了正月元宵会吃这个,其他时间入乡随俗。何雨柱打开背包,从里面拿出包好的汤圆,朝她递了过去。“我今天在那边已经吃过了,您分成三碗就行。”冯丽萍接过袋子,和拿着碗走过来的蔡全无点头示意,随即打开了袋子。看到里面卖相不错的汤圆团子,嘴角的笑意更浓。“那行,柱子。灶台里的火正旺,给你捞完面条就能煮汤圆了。”何雨柱点头应下,将包里剩下的袋子拿出来,在她面前扬了扬。“冯妈,这份是明天要带走的,我先放厨房里。今年咱们小年夜干脆改成吃汤圆得了。等下午我和雪茹回来了,我再和您一道搓团子。”能够如同老家一般吃汤圆,她自是愿意。不禁笑意满面,已经在心里想着明天准备什么馅料。当她目光落在烧火的蔡全无身上,念头一闪而过。小麦大区养成的胃,还真是会出现大米不适。更别说这次还是糯米,难度提上一级。“蔡老弟,你吃得惯吗?不行的话,咱也包一些饺子,顺手的事。”听到她的询问,蔡全无将柴火扔进灶里,抬头看向两人。迎着关切的目光,动了动嘴角:“没事,以前饭都吃不饱,哪还会挑这挑那。”这话确实在理,动乱的日子还历历在目,刚吃饱饭没几年。从饥一顿饱一顿走过来的人,没有这种挑食习惯。像一些随着物资条件丰富起来出现的病症,对于穷比来说没这命。冯丽萍听后松了一口气,脸上笑意浓了几分。“那就好!到时候老张来了,大家一起热闹过小年!”等何雨柱快速消灭碗中面条,冯丽萍从锅中捞出翻滚的汤圆,盛在碗中。“柱子,这个就给你端过去了!我俩就在这里吃了。”何雨柱放下面碗,擦了擦嘴,接过小碗。“好嘞!那您二位慢用。我先给雪茹送过去。”待冯丽萍将调羹放入碗中,何雨柱端着碗,转过身大步往外走去。顺着抄手游廊,何雨柱身影很快来到了北屋门前。“雪茹,今儿吃汤圆咯!”话音还没落下,人已经穿过门帘,快步向陈雪茹而去。而最快做出反应的却是两个小身影,陈雪茹都要落在后边。姐弟俩听到熟悉的喊声,骨碌一翻身,靠着沙发坐了起来。看到迎面而来的何雨柱,小家伙们挥着自己的手,咿咿呀呀说着听不懂的音节。陈雪茹看着活泼的儿女,眼角都是满满的欢喜。出手将要前倾的女儿扶住,这才转头看向何雨柱。“你一回来,看看他们多高兴!”何雨柱讪讪一笑,连忙把碗递给她。“雪茹,尝尝我搓的汤圆怎么样?嘿嘿~从明天开始,我就放假了,年前去领工资就行了。明天咱们去首长家里一趟后,我就待在家里陪着你们娘几个。”听到这个消息,陈雪茹顿时眉开眼笑,笑嘻嘻地接过汤圆。边用调羹搅动汤圆,边询问道:“柱子哥,今天怎么有汤圆了?”何雨柱此时接过了照看孩子的活,让她安心吃汤圆。手上逗着孩子,口里回答道:“给首长们换点新口味。这不给你们带了点回来,让你也尝尝。厨房里还有给陈首长带来的一份,正好明天给带过去,都甜甜嘴。以后咱家里过年也准备一份,去年忘了这茬。”糖馅流入口中,美妙滋味传入脑中,让陈雪茹感到甜蜜。听到体贴的话,这般滋味更是涌上心头。“哼哼~明天我们要带的礼物,今天都准备好了。你等会过去看看有没有不合适的。”:()四合院:开局一亩三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