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不可能一两岁就开始练武,还练一门成一门吧。
所以只有一种可能,就是他每门功夫都能在短时间内成形!
于老预估,他的修行度恐怕比一般天才还要快上一倍。
其实老头还是保守了,若是他知道张远一年前还毫无武艺在身,恐怕会被惊掉大牙。
张远全部打完,喘着粗气,浑身衣裳被汗水沁透,额头上的刘海挂着汗珠,时不时落下几滴,浸润干燥的地面。
“好,你先坐下休息吧。”于承惠抬手示意道。
同时,他还是回味刚才张远打的那套少林阴阳棍。
俗语云,棍为枪之祖。
老爷子的两个半绝技中,枪算是半个。
当他看到张远对棍法的理解独到后,心生联想。
“若是他学枪法的话,应该会事半功倍吧!”
老头的回马枪,源自正宗的岳武穆十三枪,属于形意门大枪,与他的双手带剑法一般,都是濒临失传的真功夫。
后世徐浩峰导演的《箭士柳白猿》中,于老在片中展示了这门高深枪法。
可电影是电影,老爷子拍片时为了效果还算收着劲呢。
若是生死相搏,他的动作可远比电影中更快更猛。
一般武者根本来不及反应便会被扎个透心凉!
可惜,老头也收过徒弟,却没人能学到其中精髓之处。
武学是有天赋一说的。
又或者说,任何行业走到最高处时,努力的边际效应愈明显,而天赋则成为了前进的唯一驱动力。
“这小子的棍法攻守兼备,深谙棍法奥妙。”
“更奇的是他的步法!”
于老爷子观察许久,得出结论:“虽然每一门功夫各不相同。”
“但他的步伐格外灵动的同时,却落地生根,下盘稳固。”
“尤其是姿态转换时的重心移动,他明显还用了某种功夫的腿部力技巧。”
于承惠所说的,便是张远最早薅到了自然门腿功鸦雀步,其关键便在于重心转换,一旦掌握技巧,对任何其他功夫的腿法都大有裨益。
张远坐下,闭目养神。
与吴越相比,论功夫的精深程度,他自不能相比。
人家好歹是武英级运动员,拿过多项全国第一,是真正的人中龙凤,武学奇才。
但若论功夫的广度,以量取胜,张远还有一战之力。
他已经做了自己能做的一切,接下来听天由命便好。
房间的另一头,王新明看向于承惠,恭敬的向老前辈询问道。
“于老,这小子的功夫究竟如何。”
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他们这帮导演监制,就算拍过不少武侠片,但依旧外行,容易上当受骗。
于承惠沉吟了一阵,想好措辞,谨慎的说道。
“吴越和张远的功夫我都看了。”
“吴越不出所料,是标准的高手,招式功架非常成熟,依照年龄来算,他现在差不多3o岁,刚好是当打之年。”
王导听完,点头表示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