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玲答道:“差不多吧,可能比十四纳米要复杂一点儿,但是肯定达不到十纳米以下的级别。”
胡江山明白了,所谓的需求企业一定是特种行业,制造的设备并不是那种消费类电子设备,而是特种工具设备。
这样的设备销量不大,需要的芯片必然很少,甚至可能一年只需要几百颗。
华芯国际要为一颗全新设计的的芯片流片,需要准备一整套新的配套,甚至要对生产设备进行大量的数据调整。
如此一来确实耗费很高,不能怪华芯国际要价高。
胡江山问:“王主任,需求企业是什么行业?能不能透露一下?”
王玉玲自然不会对胡江山隐瞒,答道:“是航天企业。”
胡江山愣住了:“航天企业?不会是航天科工集团吧?”
“那倒不是,是私营的航天企业。”
胡江山顿时明白了。
现在华国的航天系统分为两个,国有航天,以及私营航天企业。
国有航天企业自然属于国企央企的范畴。
比如说航天科工集团,华国航天集团,这些都是国有性质的。
这两大集团所获得的资源也是最多的,人才供应,资金供应几乎无限量。
所以我国的航天技术展也是以这两大集团为主,集中力量办大事儿,展很快。
华国的航天成果一日千里,这几年就开始进入暴期了。
现在华国已经开始在蓝星轨道上建造国家空间站,工期不会太长,再过一两年,空间站就会建好。
这让蓝星霸主灯塔国都羡慕嫉妒恨,毕竟就连灯塔国都还没有自己的空间站。
破旧的国际空间站寿命已经快到了,上面乱糟糟的,全是补丁,眼看着撑不了几年。
还有一类就是私营的航天公司。
华国是最近几年开始扶持本国的私营航天企业。
目前华国私营航天企业已经有几家了,比较成规模的,有一定技术储备的就有六七家。
如果算上一些小型的,刚刚建立没多久的私营航天企业,那十几家肯定是有的。
这些企业对芯片当然也有需求,但是他们制造的是火箭,卫星等玩意儿,需要的芯片数量自然跟消费类电子产品没法比。
私营航天公司所获得的资源,自然没有办法跟国有的航天公司相提并论。
虽然国家也会对这些私营企业有所支持,政策上有所倾斜,甚至还是会无偿的授予技术。
但是芯片这东西,不是说想给就能给的,每家航天公司的芯片并非全都是用公版的,有一些是自己根据需求设计的芯片,那么如何把这些芯片制造出来就是一个难题。
国有的航天集团有特殊的渠道去制造芯片,哪怕成本很高也问题不大。
但是私营航天公司可没有那样的条件和本事,如果是特殊设计的芯片确实很难找到代工方。
不说制造出来了,光是流片的花费就很巨大。
私营企业没有那么多的资金可以耗费,仅有的资金几乎全都用于研,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嘛。
所以这些私营航天企业就求助了半导体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