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帮人拦道打劫,杀人放火,无恶不作。
周围村寨、山民,苦匪寇之祸久矣。
尤其是那些养了闺女的人家。
更是整日惶恐难安。
不得已背井离乡,去往他处谋生。
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那年了尘法师前来,原本谁也没有当回事,在庐山结庐修行的隐士无数,不过要么死于山匪之手,要么下山逃命。
但了尘法师不同。
见到山民落难。
他并未袖手旁观。
而是以一人之力平定了庐山匪患。
仅仅是被他说服放下屠刀者就不计其数,至于那些执迷不悟之辈,则是死的死逃的逃。
因此,山民都传言了尘法师既有菩萨心肠,也有金刚怒目。
但无论如何,他们这些人对了尘崇敬万分,皆言他是救百姓于水火的降世真佛。
而今眼前这行人来历不明。
万一对了尘法师心存敌意,他们父子两个岂不是要成罪人?
毕竟当年剿匪之举。
让无数人怀恨在心,那些人虽然已经远走江湖,但难保会回来报复。
想通这一点。
年轻人当即闭上嘴巴,再不肯多说一句。
“老丈多虑了,我们乃是了尘长老故人之后,这位杨方兄弟,与他更是一脉相承,算起来还是了尘法师的师侄。”
见此情形,陈玉楼哪会不懂,只是温声解释道。
“真的?”
老药农目光里透着几分怀疑。
“当然,老丈要是不信,不如这样。”
陈玉楼退了一步,“让这位兄弟,带上信物,独自一人去寻了尘长老,我们就留在此处不动,等法师看过信物,自然知道真假。”
听到这话。
采药人父子两人不禁相视一眼。
显然是对这个方案动了心思。
“好,我信你一次,不过,我丑话说在前头,了尘法师在匡庐山名望极高,你们若是不怀好意,到时候可别怪我翻脸不认人了。”
老农认认真真打量了几人一眼。
最终还是决定冒险一次。
主要是他们身上并无煞气,尤其是陈玉楼,面色温和,气质出众,说话慢条斯理,丝毫没有半点不耐,和城里那些教书先生似的。
真要是那种一眼看透的坏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