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部落种植的麻如今已接近成熟,麻作为多年生植物,即使再生长几年也无妨,但后续生长速度会逐渐减慢,远不如现在收割来得划算。原本宋遥打算再等一年才收割,但鉴于部落对麻的需求日益增加,他决定提前行动。今日剥几株,明日剥几株,终究不如一次性砍伐来得痛快。反正今年种植的麻地颇为广阔,既有去年部落收获的种子,又加上四处搜集和与周边部落交换所得,现已栽种了数亩之多,且长势喜人。既然如此,便无需将这些麻株留待来年。一年的麻虽然质地或许稍逊,但应付部落日常所需已是绰绰有余。麻这种植物,生长年限越长,其纤维质地便越佳。然而,目前部落对高品质麻的需求并不迫切,相比之下,多收获一些更为实际。至于那些上等麻料,还是待到部落物资充裕时再作打算吧。目前,部落对麻的最大消耗在于各类工具的制作,尤其是网具。每张网都要耗费大量麻绳,原本半亩有余的麻地,如今已消耗过半,其中多半都用于狼匠制作网具了。幸运的是,如今部落所拥有的网具已基本能满足狩猎队的日常需求,日常修补所用无几。后续若需大量麻绳,恐怕主要用于投石索的制作了。这些麻,宋遥原本是打算用来制作衣物的。但以目前的数量来看,仅能满足部落的基本需求。加之宋遥在制作麻布方面经验尚浅,今年制作衣物恐难成行。不过,用来练练手倒是未尝不可,今年就权当尝试,看能否用这些麻织出一块像样的布来。宋遥仅用一个时辰便将那几片麻地悉数收割完毕,狼匠则将大部分麻料带回了住处,预备着将这些麻制成麻绳。无论是粗绳还是细绳,都有其用武之地,不过细绳的需求更为迫切,毕竟细绳日后还可进一步搓合成粗绳。部落里现有的麻绳制作方法颇为原始,仅是将麻皮撕下后简单搓合,尽管结实耐用,却难免显得粗糙。若不在其中掺入些许兽皮,绳子便极易断裂。这样的麻绳眼下尚能勉强应付,但长远来看显然不够理想。宋遥深知,改进制麻工艺已是刻不容缓的任务。毕竟,麻料在衣物制作中不可或缺,而兽皮虽在冬季保暖舒适,但在其他季节穿着却如同受刑。宋遥身上的兽皮衣物早已布满小孔,且自从来到苍狼之地,他已久未穿上像样的裤子,这实在有损他作为现代人的体面。相较其他纺织品,麻布的制作过程相对简便。麻纤维本身便易于利用,即便不经过繁琐的工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作用。部落中现行的麻绳制作,便是这种简单利用方式的典型代表。制作麻布的过程大致分为几个环节:种植麻株,收割麻杆,浸泡麻皮,剥离麻层,清洗麻丝,搓捻成线,绞合成团,梳理麻线,上浆处理,最终进行纺织。这十几道工序中,唯独最后的纺织环节稍显繁复,其余步骤即便初学者操作稍慢,也并非难以掌握。只要细心对待,出错的可能性并不大。目前,前两步已顺利完成,接下来便是浸泡麻皮,这也是整个制布过程中最为耗时的一环。通常需耗时十余日,若遇寒冷天气,所需时间更长,甚至可能长达一个月。幸运的是,现下正值炎炎夏日,浸泡时间可相应缩短。浸泡麻皮,即将麻置于水中进行沤制,这一步骤至关重要。通过沤制,麻皮上的多余物质得以分解,仅留下最为坚韧的纤维。这些纤维是制作麻布的关键材料,其余部分只会影响布料品质,并无太多实用价值。经过十余日的沤制,麻皮与麻杆之间的连接变得松散,后续剥离工作也因此更为轻松。若像狼匠等人那般仅凭蛮力剥皮,虽能勉强将麻皮剥下,但往往导致纤维断裂,且表面粗糙不堪。浸麻需得一处小洼地,宋遥手头仅有的那捆麻并不占多少地方,用工兵铲稍作挖掘便能成形。深知北一力大无穷,宋遥便顺理成章地请他帮忙。北一果然不负所望,几下便刨出一个半米深的坑,足以满足宋遥浸麻之需。宋遥细心地摘去麻叶,将裸露的麻杆置入坑中,注水后,用部落的木栅栏覆盖,再铺上几片树叶以作保护。如此稍作遮蔽,旨在防止杂质意外落入,影响麻质。历经风霜雨雪的麻杆,届时便能轻易剥离。一切准备就绪,宋遥与北一返回部落,与狼匠一同动手剥麻皮。尽管剥出的麻皮质量算不上上乘,但数量颇为可观,每根麻杆都能制成一段麻绳,细些的则恰好用作麻线,缝补衣物再合适不过。部落衣物因麻线匮乏,针脚略显粗大,待这批麻线制成,便能再细致地缝上一遍,确保衣物密不透风。麻绳的编织技艺在狼匠手中显得轻车熟路,剥离后的麻皮只需稍加敲打便能投入使用。敲打的目的是为了让麻皮纤维更为松散,从而在编织时更加省力。狼匠手中不断搓出一根根麻绳,粗细均匀如筷子般。为了提升绳子的耐用性,他会在麻绳中加入些许动物毛发。宋遥原本打算收集羊毛用以制衣,但苦思冥想后仍无良策,最终发现将羊毛混入麻绳中最为实用。然而,咩咩羊却因此遭了殃。那些羊毛都是从它身上拔下的,宋遥一不小心竟将它的一小块毛发薅得精光。原本只是来凑热闹的咩咩羊,结果却意外“秃”然。随着麻绳沤制过程的推进,坑内的恶臭逐渐弥漫开来。幸亏宋遥当初选择在野外挖坑进行沤制,若是在部落内的山洞口操作,那股气味定会极具杀伤力,仿佛多年未清理的下水道般令人作呕。多吸几口那气味,宋遥几乎要呕吐出来。想到后续还需将这些麻绳取出剥皮,宋遥不禁感到脊背发凉,实在是太过煎熬。:()回到原始搞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