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三个丫头年纪也不小了,至少曼曼一定会嫁在京城的。曼曼嫁在京城,那锦儿和欢儿也尽量嫁在这里,三个丫头在一起好照应。”
“还有,我打算在京郊办作坊玻璃作坊和家具作坊。往后我们至少要在京城长长久久地生活十几年。”
沈知晏笑:“你想得好长远呀!”
“嗯,这是当然的。毕竟要过一辈子呀!所以你有什么遗憾,不要顾虑太多。”
沈知晏道:“少年时会遗憾,现在人老了,便觉得当下是最好的。”
叶采苹呸了一声:“哪里老了?你年轻着呢!”
放到现代,这个年纪的古偶男顶流一大把。
沈知晏握着她的手,笑:“对,还年轻着呢。幸好在这个年纪,还能遇到你。”
叶采苹心里甜甜的:“好久没钓鱼了,要不要去甩两竿?”
“好。”
自从跟她在一起后,他好像没那么喜欢钓鱼了。
但跟她一起钓鱼,快乐加倍!
林雅仙姐妹得知叶采苹发明了压水井,还得了三品诰封,差点呕出一口血来。
特别是林雅婷,她捐了足足一万多两啊!
以此买了一个好名声,结果,还没风光几天,风头就被叶采苹给抢去了。
那一万多两,跟白花了一样!
因为那个钱花在粮草上,而叶采苹的压水井用在百姓身上。
百姓都在念叶采苹的好。
这还不是最刺激的。
隔天,沈家的大船靠岸。
一批又一批从南州清河村运过来的玻璃制品下船。
这全都是一些玻璃灯罩。
因为作坊才起步,又赶着进京,当时全力在赶制定国侯府的门窗和灯。
叶采苹离开后,作坊没停止,一直在运作和出品。
这次赶出了一大批灯罩出来,足有三万多件,今天终于到货了。
叶采苹在京城挑了几家信用好的杂货铺,把灯罩放到那里卖。
一个小小的灯罩才卖五十文钱,再穷的百姓,只要咬咬牙都能买到一个。
卖货的老板说:“这批灯罩叶淑人一文钱都没挣。马上就要过年了,这灯罩用上了,也好防火。”
百姓们听到这事,灯罩都快抢疯了。
谁不知道贵族间流行起一种比琉璃更透、名叫玻璃一东西。
原以为那只是贵族才能用上的精贵玩意,哪想,他们也能买到。
而且这玻璃灯罩透透的,往烛火上一套,既防风也防火,比纸或布灯罩更亮更安全。
很多没抢到的,叶采苹放话说,明年陆续会有货。
这明明是能一家独大的生意,叶采苹却走低端路线,让百姓们都用得起灯罩,减少走水风险。
林雅婷觉得自己又被打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