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数十万大军前来和章邯对战,其中势力最盛的就是韩王的军队,赵魏韩这三晋之地在战国时期就是阻挡秦国东进的壁垒,到了反秦的时候又成了大本营和桥头堡。
章邯灵活的利用义军粮草补给不足的弱点,加上义军精兵较少,人数虽然多,但大多是只会种地的黔首。
而章邯所率领的军队虽然主力还是刑徒军,但是其中三分之一都已经替换成了蒙恬的长城兵团,这可是正规军团。
足足二十万大军在他的调动之下,义军完全不是对手,很快就通过一场场会战击垮了这支声势浩大的联军。
荥阳城外,章邯望着这座刚刚攻下的城池,对着身旁的子婴大声笑道:“荥阳王,您的封地夺下了!”
子婴闻言连忙向着章邯恭敬行礼道:“章王,您真是大秦的擎天白玉柱,有您在,大秦的社稷就稳如泰山,等到日后您受封赵王,子婴定然到您的王宫之中拜见。”
这一路上行来,子婴对章邯的了解算是深了许多,心知盛名之下无虚士,这位能连战连胜,的确是有真水平,不是凭借运气。
荥阳城外,张良带着韩王仓皇而逃,跟随他们两人的军队只剩下一千多人,韩王望着寒酸的军队,有些绝望道:“子房,暴秦实在是太强,这章邯之前是少府的总管,但是带兵以来却没有败绩,若是那久经战阵的蒙恬率兵前来,难道还有人能战而胜之吗?
现在暴秦的皇帝是扶苏,他一向有仁厚的名声,若是我们投降的话,他应该不会像始皇帝那么做。”
当初始皇帝把六国王族的嫡系基本上灭的差不多了,尤其是楚国和齐国,基本上全灭。
张良闻言厉声道:“王上,绝对不能投降,难道您忘记了复国的大愿了吗?
这世上哪个王者能不经历艰难困苦就成功的,良这些年散尽家财,甚至冒着生命危险行刺那个独夫,虽然屡屡失败,但何曾想过放弃。
现在只不过是小小的失败,如果就放弃,实在是太过可惜,听闻洛氏重现人间,而且还有楚国项氏出山,楚国是诸国之中实力最强的,同样也是义军实力最强的。
虽然楚国王室嫡系早已被秦国覆亡,但是项氏足以代替楚国王室,只要楚国人加入反秦的行列,再加上神异的洛氏,暴秦必亡。
只要我们前往和洛氏会盟,洛氏和项氏为了拉拢六国后裔,而且我与项氏有旧,一定会答应为韩国复国。
暴秦不得人心,韩国人心还在我们这里,很快就能够重新拉起一支军队,韩国还能复国,您绝对不能屈服!”
张良家五世相韩,毁灭暴秦为韩国复国几乎就是他的执念,现在韩王竟然想要投降,他的眼中甚至显现出了煞气,看的韩王都是一怔,连声道:“子房不要动怒,寡人只不过是一时失言,我们这就前往和洛氏会盟。”
张良眼中的煞气这才消散,一行人连忙向着项氏和洛氏向天下发布的会盟之地前去,正是昔年洛国都城的旧址昭城。
章邯打败了魏王和韩王的军队,收拢了败军之后,又渡河向着赵地进攻,这时蒙恬则率领着大军向着郑地进攻,攻破了虎牢关,整个郑陈之地都在他的兵锋之下,虽然天下之间义军的烽火还是吐火如荼,天下的矛盾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军事胜利就能熄灭的,但短暂来看,竟然真的有了些许平底叛乱的意思。
就在这时,项羽从江淮北上,他得知了秦军兵锋锐利,甚至可能威胁到诸侯会盟之地,于是果断率领着江东子弟前往迎击,江东子弟一直以来就是楚国最精锐的军队之一。
————
帝扶苏元年,章邯亡魏、破韩,大破义军,又纵兵攻赵,蒙恬攻郑,下虎牢,迫陈地,天下危急。
项羽乃以八千人渡江而东,羽忖兵寡,曰:“江东子弟皆父老所托,不可死,今宜绝秦兵粮道,困其气力,然后胜之。”
果如其言,持十数日,三战而破,蒙恬乃军虎牢,据关自守,羽自将兵而东,与诸侯盟。——《史记·项羽本纪》
山东英豪会盟
昭城旧址,洛陵还在赶来这里的路上,洛亦和项梁在这里主持大局。
会盟的地址选择在这里,自然是因为要在这里祭拜素王,作为聚集义军的旗帜,不做这件事,那就是名不正言不顺。
天下的义军首领都聚集在这里,军队则分散在四周的城池之中,毕竟这里现在是一片废墟,不可能提供这么多军队的吃食。
大营之中,洛亦和项梁对向而坐,项梁振奋道:“公子,这些时日前往会盟的诸侯已有十数,汇聚大军数十万,这样的军容,恐怕已经足以和暴秦一较高下了。”
洛亦沉思道:“大兄前往劝说赵佗自立,若是功成,那暴秦将损一臂膀,那我军就足以和暴秦大战,还是要等大兄回来,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诸侯良莠不齐,恐怕不是章邯和蒙恬的对手。”
这时帐外传来声音,然后一个士卒匆匆走进道:“公子,楚公,韩国王室后裔成携相张良求见。”
项梁本就与张良有旧,闻言连忙道:“快请进来。”
然后脸上带着惊喜的对洛亦说道:“公子亦,这韩成虽不知是何人,但这张良可不是一般人,昔年行刺始皇帝,导致天下大索十日,这是真正的大丈夫,而且他腹中有良谋,除了您的大兄陵之外,天下之间恐怕没有能超过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