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老奴命悬一线,却不慌乱,哑声道:“你是什么人?又有何事问我?”
祁襄问:“乾泰九年十月,你去泸州替老王爷办了什么差事?”
“乾泰九年?……呵……”老奴思索片刻,忽冷笑一声,“原是个来讨债的。”
她将刀子收得更紧:“少废话,回答我的问题!”
“小郎君既然已经都知道了,何必再来问我?我不过就是替王爷跑腿送了一样东西,怪只怪那些送镖人愚昧,轻易上了当……”
他话未说完,就被祁襄一刀抹了脖子,她下手极狠,那人喉咙口绽开一道极大的口子,黏稠的血污喷涌而出,沾了她满手。
她将那人往地上一推,用衣角拭去刀刃与手上的鲜血,转出假山,径直往藏书楼走——还有一件事待她去验证。
她绕过门前的守卫,从二楼窗户进入。藏书楼仍是她记忆中的模样,空无一人,周遭凝滞着一股书卷的气息。她跃下楼,快步走到那座存放画册的架子前,循着记忆,依次抽出那几本书,只听“咔嚓”一响,书架缓缓移动。
她躲在过道旁,听得里头传来人声。
“是谁?”
她未出声,片刻后,过道中走出两名侍卫,她指尖藏着银针,在他们颈侧轻轻一拍,两人直直倒了下去。她收起针,快速剥下一人的甲胄自己穿上,再卸了他的佩刀往自己身上一挂,大摇大摆走进了地牢。
她低着头,一路上遇见另外两名侍卫,她大大方方与他们打了招呼,却也并未遭到盘问。就这样一路往地下走,一排排牢房中空空如也,直到最底下一层,森森冷气将她包裹其中。
这一层灯火幽暗到了极致,只有楼梯转角处燃着一盏油灯。
过道深处传来一声响动——这一层总算关了人。
她一步步朝里走,阴湿的地面上似有液体,分不清是水抑或是血。她摇燃一支火折子,看见过道尽头那间牢房的地上坐着一个人。
再走近了看,那人被镣铐锁在墙上,身上的衣衫破败不堪,早已辨认不出原本的颜色,许多地方混着血污,隐隐露出底下的伤痕,但那衣裳胸前的补子上盘桓的龙,张扬的四根利爪却分明可见。
她拔刀一挑,打开了牢门的挂锁,她推开门,只跨进去两步,就这样站在门口,凝视那人缓缓抬起的头颅。
“怀王殿下,许久未见了。”
他不耐烦地望向她,眯着眼似乎想要认清她的样貌,当他终于认出面前之人时,忽然笑了出来:“怀王殿下,现在是外头那个年轻人了吧……呵,小丫头,你果然还活着。”
“托您的福,我也不能死在您前头,是不是?”
“哈哈哈……”他往她身后看,眼神有些诧异,“怎么,我那没出息的孩儿今日没跟你一块儿来吗?”
祁襄细品他脸上的表情,问:“老王爷,乾泰九年的梁王逆案,你可还记得?”
萧敬逸愣了片刻,似乎明白了什么,面露一丝狡黠的笑,阴恻恻道:“哦,我道傻孩子那时怎么突然问起这桩案子来,竟然也是为了你么?”
祁襄咬着牙问:“那你都告诉了他什么?”
萧敬逸得意地笑着,慢悠悠道:“我倒是想先知道,你为什么对那件案子感兴趣?让本王猜一猜,难道,你与那桩案子里受了牵连的人……有什么关系?”
她没说话,只瞪着双眼瞧着他。老怀王更兴奋了,咧开嘴,露出诡异的微笑:“哈,被我说中了?”
“这件事的真相,萧允墨究竟知道多少?”她催促他回答。
“墨儿啊……他可是我的亲骨肉,他问我,我自然是……什么都告诉他的。”说罢,他抑制不住地大笑起来。
祁襄几步冲了上去,掐着他的脖子,厉声追问:“你都告诉了他什么?”
他喘不上气,额上暴出青筋,眼中却仍装满得意之色,扯着嗓子道:“我告诉他,是我将晋王通蒙的证据交给了梁王,引诱他将这些物件藏在寿礼中,走私镖进京……”
“同时,我又向晋王透露,梁王已然掌握了他的罪证,为了掩人耳目,没用王府的卫队,而是雇了外边的镖队运送证据。如此一来,我只需隔岸观火,坐收渔翁之利即可。”
祁襄又问:“费了这么大功夫,受益的却是晋王,何来渔翁之利?”
萧敬逸不以为然道:“哼,晋王一介莽夫,不足为惧,梁王就不同,他素来顶着‘贤王’的名声,才是最不好对付的。”
祁襄冷笑:“怀王殿下好心思,却也真真狠毒极了。只是你这一条连环计,须断送多少无辜之人的性命,你可知道?”
萧敬逸眼中盈满傲慢之色:“无辜之人?就是如你一般卑贱的草芥?我早就告诫过墨儿,你这样的杂碎,若不踩在脚下,早晚会是祸害,我果然没说错。”
祁襄赫然松手,抽刀从他肩上一条裸露的鞭伤上缓缓划过,疼得萧敬逸发出凄厉的惨叫:“死到临头了,还不忘拉你唯一的亲骨肉一同下地狱?这些都是新伤吧,老王爷不妨说说,你儿子为什么这样折磨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