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也很有耐力啊,能上战场的都是马,马不光能承受人一二百斤的体重,还能加上铠甲。”
他们的变成评论,被姜叶和江雪看到。
【我们所说的耐力,指的是负重时间,的确,毛驴体型不大,载重也没法跟牛、马比,可胜在持久。
而牛马们,它们载重高,但持久时间短,因为它们比驴负重更多,才让人觉得它们更有耐力。
比如评论区说马上战场,能承载人和盔甲,那种承载时间是短期的,长期的马可吃不消。】
“确实,长时间负重,会伤到马,而马可是战场宝贝,轻易损伤不得。”
“这么一说,驴确实持久,但它速度也慢啊,人脚程快点,耐力好点,同样能做到。”有跟驴车比过速度的诸朝古人们哭笑不得。
【除此之外,这几种畜力,马也被赋予更多历史寓意,比如大家可能听过“千里马”这样的称赞。
但没有人说过“千里牛驴”这样的话。】
“呃,那不是牛不擅长速度吗,其实我们也有夸赞牛的好话,比如‘俯首甘为孺子牛’,来称赞牛脚踏实地,勤奋老实的性格。”
“但跟对马的夸赞,确实没法比。”这个他们也承认。
“牛好歹还有好话,驴的话,给人印象是‘倔驴’‘驴脾气’。”
【然后就是它们的价格,它们的价格,是拥有它们的不同阶级门槛。
其中马价格最高,且很少在百姓中流通,因为古代战争的时候,马是战场的重要资源。】
“马只能掌握在朝廷手中,民间就算有私人养马,也得严加管束。”
“确实,咱们见过牛车、驴车,就是没见过马车。”
“马车还是有的,都在大户人家,咱们这些底层百姓是不用想了,见不着,也得不到。”
对于这事,百姓中并没什么不平,因为牛车、驴车也能用。
还有就是马的价格,就是让他们看到马,他们也买不起。
【其次是牛,其实和马一样,牛在古代同样具备战略意义,只是因为和马的使用方向不同,牛所处的阶级也有所不同。
马们会上战场,一般都身处军营,而牛们则能帮助古人耕种,哪怕牛价格不低,古代有责任心的执政者们,也会尽力让百姓中使用上牛。】
【百姓们没有钱买牛,朝廷可能会用送牛、租牛、借牛等手段,让百姓们也用上牛,因为在生产力落后的古代,牛可以让人们耕种更多地,收获更多粮食。
当然像送牛这样的手段,古代百姓们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平时也会有官府定时检查牛的情况,牛瘦了饲养人会被处罚,死了得及时上报,也不可以随意宰杀。
之前饮食篇说过,古代很少吃牛肉,所以古代活牛会在百姓们手中流通使用,牛肉却在百姓们之间很少见。】①
“因为牛肉贵,且牛也不是我们的。”古代百姓们的牛,大都是朝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