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京城的中军大帐,多尔衮继续点兵。“阿济格何在?”“末将在!”多尔衮:“本王命你率领本部兵马外加一万朝鲜仆从军驻扎在宁远城外。若吴三桂有异动本王允许你便宜行事!”“末将领命!”宁远城再往东北便是宁锦防线。目前宁锦防线掌握在清军手中。多尔衮相当于给盛京城设置了三重保障。第一重保障,阿济格率镶蓝旗一万五千主力并朝鲜仆从军一万人。这支两万五千人的大军就堵在吴三桂的家门口。吴三桂敢去救援大明京师,阿济格就敢攻下他的宁远城。宁远城后面有大片土地和五十万辽东居民。这些都是吴三桂的根,他是绝对不会拿这些根基去冒险的。若吴三桂趁着满清内部空虚出城野战。那么阿济格就和他战,大不了拼个两败俱伤。阿济格身后有宁锦防线,这是多尔衮设置的第二道防线。宁锦防线后面有坚固的盛京城,这是多尔衮设置的第三道防线。吴三桂要想连破三层阻碍伤到满清的根基纯属笑话,他没那个能力。即使吴三桂有那个能力也不会去做。别忘了他可是明末第一大投机客,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事情吴三桂绝对不会去做。手中有几百万亩土地和五十万百姓,粮食多得吃不完,但却一直跟崇祯要银子要粮。这才是吴三桂会干的事情。吴三桂本质上是一个金融家,而不是一名武将。他十分擅于利用各种基本面和技术面信息拉升关宁军这支股票的股价。傍海道才是建奴大军出关的最佳途径。明朝统治者最怕的就是傍海道上的宁远城和山海关失守。吴三桂恰恰抓住了崇祯的这一心理。因此才能源源不断地从崇祯皇帝那里讹到银子、粮食、武器弹药。崇祯每年只能收上来三百万两的税银。这些税银收上来的第一时间崇祯便会让人给吴三桂送过去,年年如此。皇帝穷吴三桂不穷,盖因吴三桂抓住了崇祯的命脉。实际上清军很少会头铁地去硬啃宁远城。吴三桂每年报上去的那些战争消耗全都是纸面数据。各种物资运到宁远城之后吴三桂基本上都是往库房里一扔就算完事。仅宁远城内红夷大炮的炮弹储备就超过了两万枚。玛德这么多炮弹能打得八旗军哭着找妈妈!这就是清军不去攻城的主要原因。多尔衮给阿济格安排的任务就是一个:看好吴三桂!吴三桂老老实实地在宁远城里眯着,那么阿济格便不予理睬。只要吴三桂有异动,阿济格立马就会做出应对措施。范文程站在那里琢磨了一会儿。以他看来阿济格的两万五千兵是打不过吴三桂的四万五千关宁军的。尤其是临时征调的一万朝鲜仆从军,那个战斗力十分拉胯。很显然多尔衮在赌博,他在赌吴三桂会向以前那样出工不出力。“以吴三桂的德性,摄政王很可能再次赌赢!”范文程自顾自地想道。守家的重任交给了自己的亲哥哥阿济格,多尔衮还是放心的。更不要说他还把整支正黄旗留在了盛京城。多尔衮最后看向了鳌拜,这是他一直都想杀掉的猛将。按照明朝那边的武者等级划分,清军中只有两名一品武者。一个是多铎,另一个就是鳌拜。鳌拜是铁杆保皇党,他忠心的是顺治皇帝。正因如此,多尔衮才欲将鳌拜除之而后快。然多尔衮计划了好几次暗杀都让鳌拜给化解了。渐渐的多尔衮也明白像鳌拜这样的猛人不是暗杀能摆平的。暗的不行就来明的,大不了带鳌拜出去打仗。战场上刀枪无眼,要是鳌拜死在明军的手中那谁也说不出什么。多尔衮:“鳌拜何在?”“末将在!”多尔衮:“本王命你率镶黄旗一万五千勇士跟在吾左右。吾之中军要随时协调各方战事,少不了你立功的机会!”“末将领命,谢摄政王栽培!”鳌拜口不对心地说道。鳌拜最想做的事情是独领一军去明朝劫掠。然而多尔衮怎么可能给他这样的机会。只有把这个猛人放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多尔衮才会放心。至此,多尔衮点兵完毕,八旗军全都有了各自的任务。多铎率镶白旗和正红旗打通长城,然后占领通州。豪格率正蓝旗和镶红旗在大明京师附近围点打援。多尔衮亲率正白旗和镶黄旗居中策应各路大军。参与此次劫掠的总计有九万八旗军。如果没有沈战搅局的话,这九万八旗军差不多能硬刚三十万以上的明军。阿济格率镶蓝旗和朝鲜仆从军看死吴三桂。顺治皇帝带着正黄旗在盛京城守家。十三万兵被多尔衮安排得妥妥当当,这就是顶级统帅的魅力。,!军事上的事情安排明白了,后勤和政治上的事情还需要多尔衮去操心。众旗主散去之后,多尔衮请来了满清的户部尚书英俄尔岱。英俄尔岱,年轻时作战勇猛,曾追随努尔哈赤南征北战。后多次出使朝鲜,为满清吞并朝鲜立下汗马功劳。因此人在管理财务方面有过人的天赋,所以皇太极封他为户部尚书。因英俄尔岱一直将满清的钱粮管理得很好,所以多尔衮掌权后依然对其尊敬有加。“参见摄政王!”“尚书大人快快请起!”寒暄过后,多尔衮切入了正题。“尚书大人,我大军即将第六次入关作战。从此刻起便要发起全国总动员。所有与战争有关的物资都要进入军管状态。多铎的先锋大军四月初一开拔。粮草辎重三月十六就要先一步上路。此事可有问题?”“没有,户部粮草储备充足,足够十三万大军一年之用!”英俄尔岱十分笃定地说道。这里便体现出满清的一个优势。整个国家才八十万张嘴吃饭。平时专门种地的汉人奴隶超过十万。多尔衮还从不间断地从明朝商人那里购买高价粮食。再有英俄尔岱这种长于财务的户部尚书进行管理。那么满清的粮食储备相对于明朝来说其实要健康得多。军粮够吃一年,明年还会有新的收成,入关之后还能抢到不少粮食。多尔衮掐指一算,在军粮这一块问题不大。最重要的粮食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是兵器盔甲的问题。满清没有明朝那么健全而复杂的六部制,他们的机构十分简化。兵器盔甲这一块暂时也掌握在英俄尔岱的手里。“尚书大人,盔甲供应可还齐全?”多尔衮期冀地问道。满清掌兵者十分重视盔甲,为什么?因为他们人丁少,死不起兵。英俄尔岱摇了摇头:“尚不齐全!满八旗的三层甲皆有保障。然蒙古八旗和汉八旗的盔甲则参差不齐。缺口最大的就是贴身锁子甲。臣只能保证蒙古兵和汉兵人手一件贴身皮甲。另外再加上一件外罩的棉铁甲。”“呼!”多尔衮鼓起腮帮子吹了一口气。满清的工业产能还是太低下了。即使有足够的铁料他们也造不出足够的锁子甲。看来这一战蒙古兵和汉军的伤亡是很难控制了!如果让沈战知道多尔衮操心的事情他一定会笑出声。沈战:咋地,满八旗盔甲齐全就能不死呗?:()大明抄家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