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小说网

永久小说网>大宋断案神探 > 第447章(第1页)

第447章(第1页)

反观范仲淹,则始终如一。

狄进最佩服他一点的是,同样是私德无可挑剔的君子,范仲淹是严于律己,宽于律人,对于别人的非原则性错误是能够容忍并加以纠正的,在他的带领下,士风为之一正;另一位司马光,则严于律己,严于律人,恨不得天底下人人都如他一般模样,最终自然而然的,钻了牛角尖,朝堂政事也彻底走向极端化。

范仲淹并不知这位对自己的评价如此之高,他也是同样着眼于现在的人:“仕林若要回京,可别忘了泗水县,治理水患,万万不可半途而废,失了百姓之心,下次再治理,便是事倍功半了!”

狄进颔首道:“泗水县令张廷赞,是一位为民请命的父母官,有他在安抚地方豪强,我是放心的。”

“那就好!”

范仲淹由衷地道:“以仕林之才,回归京师,更能一展所长,还望《洗冤集录》能尽早推广天下,造福万民!”

狄进笑道:“承希文兄吉言!”

按照他自己的打算,在兖州同判的位置待上两年,把泗水县的水利工程完全修好,境内的弥勒教势力彻底消弭,第一任同判的资历,才最是完美。

当然,他真要在兖州把吕夷简拖上两年,拖过了拜相的时机,那吕家是绝对要跟他拼命的,到时候会闹得两败俱伤。

如今的情况,是大家各退一步,又各进一步,待得狄进来到窗边,望向远处秋高气爽的湛蓝天空,亦是不禁感叹:“没想到这么快,我就要回去了!如今的京城,又是怎样的局面呢?”

……

京师皇城。

崇政殿中。

赵祯将手中的奏札,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连连点头:“好!好啊!吕相公是有心胸气度的,举荐《洗冤集录》更是慧眼识珠,得让中书好好议一议,如何将此书推行天下!”

张茂则侍立一旁,都不禁感到开心,因为自从晏学士被贬后,还是首次看到官家露出这般轻松的笑容:“如此一来,朕将仕林召回,大娘娘和群臣也不会反对了!”

《洗冤集录》里的学术之理

“恭喜同判召试馆职,回京录用!”

当京师的消息传来,泗水县令张廷赞前来恭贺,神情里既有些不舍,又为这位鹏程万里感到高兴。

国朝兴文教,认为书籍是教化之本,治乱之源,馆阁起初的作用是图书馆,渐渐的变为储备人才的地方,入任馆职成了升迁中央要职的捷径,官员皆以带职为荣,三馆学士更成为重臣的标配。

三馆具体是昭文馆、史馆和集贤院,宰相就分别兼着三馆大学士的馆职,首相为昭文馆大学士,次相为监修国史,末相为集贤院大学士,于是三位相公就被称为昭文相、史馆相和集贤相。

自然而然的,馆阁很不好入,不知多少人眼巴巴等着,进士及第是基础,还得经过考试,具体难度不低,真有官员考不过的。

狄进如今归京的理由,是地方治理有功,又着《洗冤集录》,朝廷考虑加以推广,召试回京,则显得更加重视,张廷赞自然为这位上官感到高兴。

最让他佩服的是,狄进在即将回京之前,还特意将泗水中参与水利的豪绅召集起来,耳提面命,做出安排,避免人走政息,让水患的治理半途而废。

有了这份态度,除非这群人胆敢触怒这位前途无量的三元魁首,接下来都是要乖乖配合的。

狄进对于这位泗水县令也很欣赏,这是一位拥有丰富基层经验,且脚踏实地,不好高骛远的官员,这样的人担任小小的县令实在屈才,若有机会,他自然会举荐张廷赞,到更能发挥其才干的位置上。

这就是门生故吏了。

不仅是县令张廷赞,节度推官郑茂才也悄摸摸地凑上来:“同判,下官必苦读《洗冤集录》,接下来当一位重实证的好刑名!”

狄进对于这种知错能改的态度,还是鼓励的,当然他要看的是实际行动,而非口头保证,所以颔首道:“我拭目以待。”

郑茂才顿了顿,又低声道:“老杨一直也想到来当面感谢救命之恩,不知同判离开兖州之前,可否见他一面?”

狄进淡然道:“见面就不必了,朝廷既无定罪,便是予他将功赎罪的机会,接下来看其表现就是。”

杨泌昌的罪名呈报上去,也详细说明了与弥勒教勾结的理由,是因妻子身中剧毒,遭到胁迫,结果考虑到弥勒教并未生乱,如今兖州又已风波平息,京师不想横生枝节,杨泌昌只在考绩上得了一个下下等,罚了俸禄,居然连贬官都没有,就这么了事。

这一方面是国朝宽容的风气,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有人在替杨泌昌负罪前行。

正是录事参军何金水。

事实证明,皇城司论权柄远不如明朝的锦衣卫,但对犯案官员的吃干抹净,倒是如出一辙,何家的油水就被阎士良带领的皇城司彻底榨干。

何金水还盼着能用家产换得一条性命,却是当局者迷,阎士良搜光了对方的家财,就更要斩草除根,省得将来夜长梦多,因此向京师禀告时,特意加重了罪名。

狄进回返州衙时,就见到一群差役推着囚车而出,为首的正是司理参军胡瑞。

胡瑞大踏步迎出,朗声行礼:“狄同判!”

狄进道:“胡司理这是去?”

“京师有命,将罪犯何金水槛送入京,以儆效尤!”胡瑞的语气里带着喜悦与畅快:“幸得狄三元查清此人罪证,这个贼子终于得到了应有的惩处!”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