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络随卫长宵抵达城外的一处农庄,这里是卫家的产业。下马后,宁络明知故问,“没想到这么远,卫大人为什么没把患儿送进城里医治?”“因为孩子病得厉害,几位太夫都说移动会加重病情,是以……。”卫长宵瞎掰一个理由,见宁络面色生疑,转而急切催促,“你快随我去看诊吧,片刻都耽误不得了。”他说罢径直在前带路,宁络微微一笑,带着桂枝大步随他而去。“大公子!”一路都有仆人恭敬问候卫长宵。行到一间厢房外,几个丫鬟看到卫长宵领人前来,也恭敬行礼,禀报道:“大公子,小公子还未退热。”话音落下,就有一年轻少妇奔出,面色哀愁,“大公子,路儿恐怕不行了……”未语泪先流,哭得十分柔弱。这外室,纤柔妩媚,确实有几分姿色。宁络想着表姐的婚事,自然是要退掉。有这么一个外室先生子,恶心死了,再嫁与卫长宵还得帮人养孩子,谁干谁蠢。这外室眼看就要扑入卫长宵怀里,卫长宵意识到外人在场,急忙闪身避开,“三娘,我请了络神医过来,你莫要惊慌,他的医术能起死回生。”接着使了一个冷厉眼神,胡三娘便不敢再露亲昵动作,望向大夫,有些讶异,这个大夫好年轻,俊美。好俊俏的小郎中。一时看痴了。宁络不看她,走向床榻,打量昏睡不醒的一个周岁小儿。这孩子已经烧得满脸通红,嘴唇干裂。不过,眉眼唇与卫长宵十分相似,确定是他的孩子。只是,这孩子前世是……不是来报恩的。“快给络大夫安排坐凳。”卫长宵吩咐道。胡三娘乖顺应了声是,不情不愿的给宁络搬了张凳子。宁络坐下,伸手探孩子额头,很烫。不过,没有邪祟附身,是单纯的风寒,病已入阳明经络。需大剂量的生石膏加补气滋阴的药物退热。胡三娘在一旁看宁络给她的儿子路哥儿把脉,目光不时在宁络脸上滴溜转。“络大夫,你看孩子这病如何医治?”卫长宵心急如焚。“把之前大夫开的药方给我看看。”宁络把脉过后,并不着急。胡三娘把上个大夫开的药方拿给宁络看。宁络看过后,问她,“药汤还有吗?端一碗过来给我瞧一瞧。”这个大夫开的药方对症,医嘱也没错,孩子服药后却不退热,问题恐怕是人为导致。胡三娘迟疑了下道:“还有。”“快去端一碗过来。”卫长宵下令。胡三娘这才出去对外面的婢女吩咐端药宁络又高声道:“另外,再端一碗米汤。”胡三娘虽然如实吩咐丫鬟照办,回来后却质疑看着宁络,“络大夫,你是不是看不出我孩儿病情啊,这方子吃了不管用的。”卫长宵也道:“络大夫,这方子病人服用了两日,热退了又烧,总是反复。”“不信我?那我走便是。”宁络斜睨他。自信轻视的神情让卫长宵心中一凛,连忙赔笑道:“络大夫的医术我自是信的。”昨日络神医给晋王之母刘太妃治病之事,今日已经在街市传闻,否则,他也不会特意去百草阁请他。等药端来后,宁络淡声问:“之前是何人喂药?”“我亲自喂的。”胡三娘道。:()新婚夜,替嫁王妃医好了战王蛊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