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而听到平南的消息,皇帝的脸上并没有太多喜色,反而深感忧虑。
成年皇子,如今符合东宫的人选的,就只有李康,但他并不想将皇位传给李康,可是如果一直这样下去,将来也许会被迫选择。
想到先帝的晚年,皇帝便十分恐惧,因为南中之战的首功将领,不是林万晟,而是戴罪之身的萧怀玉。
而萧怀玉又是彭城王李康向皇帝所请,恐怕此时,他们二人才是真正的君臣。
君王仁义,又得民心,将领有魄力,是统军之才,这像极了当年的自己与薛氏。
“彭城王入南都,百姓喊的不是楚国,也不是朕这个君主,而是…”皇帝将密信扔进香炉之中,“若是朕再年迈一些,经此一役,群臣怕是要逼宫立储。”
“陛下才是楚国的主人,是臣子的君主,储君也是陛下的臣子。”贾舟随在皇帝身侧道。
“如果他真的有反意,你觉得群臣与百姓,会站在哪边?”皇帝忽然顿步问道。
贾舟一惊,连忙跪了下来,“皇子们都是陛下的骨血,血浓于水,绝不会有反意的。”
皇帝却摇了摇头,“那张椅子的诱惑,可容不下父子之情。”
“这个萧怀玉,是否会成为第二个陈文泰。”皇帝又道,“南中之战,彭城王将他列为了首功,南中四郡,也都是他平定的,这样的年纪,与这样的功绩,假以时日,必会超过陈文泰,也许能够比肩薛简。”
“陛下是担心,萧怀玉会支持彭城王?”贾舟小心翼翼的回道。
“答案不是已经很明显了吗。”皇帝道,“陈文泰与彭城王对他的知遇之恩,只怕是超过了朕。”
想着想着,皇帝又停了下来,“朕记得,他对平阳,也有意?”
贾舟一愣,随后回道:“好像没有明确表态过,倒是公主…对其不一般。”
“如果他成为了平阳的驸马,是否就无法再与彭城王为伍…”皇帝思考着什么,“可是朕答应了林万晟。”
“陛下若是为难,不如在庆功宴上当面赏赐两位功勋卓着的将军。”贾舟提议道。
“朕只是不想出现第二个陈文泰,这个萧怀玉太过年轻气盛。”在一番考虑之下,皇帝决定着重培养林万晟。
“萧将军出身农家,不懂这些规矩,性子直爽了些,他虽是有过错,可是,这种人,他没有心眼呐,陛下。”贾舟压低声音提醒着皇帝。
“所以朕在想,朕已经答应了林万晟,在平定南中后,就将平阳下嫁他,突然更改,恐其怀恨在心,又生祸乱。”皇帝道。
“所以小人才会说,让这两位将军自己选。”贾舟回道,“萧将军是首功,陛下赏赐之时,必然是萧将军在先,若是萧将军抢在林将军之前请求尚平阳公主为妻,那么林将军记恨的,便不会是陛下,二人结仇,陛下也能制衡军中。”
皇帝看了一眼贾舟,忽然嘴角勾起一抹笑容,似乎是接纳了这个提议。
“哦,对了。”皇帝再次停住,“庆功宴结束之后,你去安排,让那个顾氏入宫,朕要见她。”
“喏。”
※※※※※※※※
太康五年,七月秋,南征大军凯旋,皇帝命丞相率百官出京相迎,并于宫中设宴。
彭城王率众入城,城中百姓夹道相迎,呼声不断。
而位于彭城王左右的将领,分别是此次的首功将领,与领兵的副将,经过一月休养,林万晟的伤好了不少,虽不是首功,却也立有宁州与建州两城之功。
对于此次南中之战的胜利,争议最大的,还是以白衣随军的年轻小将萧怀玉。
水淹建州的消息传出,九州皆惊,百姓们褒贬不一。
“听闻这次南中之战,淹了一座城,那可是一座城池啊,得死多少人。”
“战争哪有不死人的,南中反叛,罪有应得。”
“南中的反叛,是南中王野心所致,但是百姓何其无辜。”
“就是,你我都是百姓,若各国征伐都用这种惨无人道的方法,乱世之下,我们还有活路吗。”
“一将功成万骨枯,这些当兵的眼里只有功勋,哪会在意百姓的死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