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走不走的,意义不大。
可送他去读书……
读书,这是村里人梦寐以求的事儿。
这年头,想更换门楣,想不受欺辱压迫,唯有做那高官显贵。
读书是农家人,唯一的出路。
也是他们能改变门楣唯一的法子。
就算做不了什么官,可若是认得些字儿,以后便能去镇上找活儿做了。
赚的多,活儿又轻松,这不比风里雨里的在地里刨食好?
白子慕现在瞧着是疼这几个小的,赚了银子肯花他们身上,可……肯让蒋小二去读书吗?
读书去银子多的咧!一年学费就要好几两,庄户人家,就像蒋家大房,会干活儿的劳动力虽是多,可吃的也多,人头税交的也多,地头又少,一年到头赚的,顶了天也不过四五两银子。
可这四五两,不能一个铜板都不花的全存下来,毕竟油要吃,盐要吃,税要交,布要买,要是命好,那一年家里人都安康,没啥子头疼脑热,那到最后真能存得住的,大概还能有一二两。
要是命不好,像着今年,别说存钱了,还得欠钱。
旁头人家即使地多些,像刘家,那一年也就能存个五六两,可读书不是说交了束脩就行。
字用不用练?
书要不要买?
笔墨纸砚哪样便宜?一只最差的毛笔都上百文往上走了。
纸张更是贵,一刀几百文不止。
若是懂事些,晓得家里困难,不去参加那种啥诗会,节省些,字也少练,纸也少买,那么一年到头,最少的也得去个八九两银子。
可科考不是单看你答得如何,要是字写的不好,即使写得天花乱坠,那也不得行。
因此字还是得练,练了就得废纸、废墨。
寻常人家,几家子供一个都供不出来。
因此,就算白子慕现在愿意让蒋小二去读书,那以后呢?等有了自己的娃,还能这般对几个小的吗?人心可都是偏的。
自个亲生的,和小舅子总归是不一样。
蒋小一太阳穴突突跳动,突然升起一股难以忍受的烦躁感。
“去学堂?”蒋小二探出个小脑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