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初,受惠于改革开放,国家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群众收入增加,手里有了闲钱,他们便纷纷加入集邮这一风雅的娱乐活动,而邮票因为发行量限制,不少集邮爱好者在买不到的情况下,便选择溢价收购,投机者从中看到商机,纷纷涌入邮票市场,以至于短短不过几个月的时间,邮票的价格就普遍上涨了三到五倍,更有甚者直接暴涨十几倍,于是集邮潮又开始兴起。
但是仅仅只是两年后,这股集邮潮就直接降到了冰点。
因为邮局开始增发邮票。
以1991年9月发行的“赈灾”邮票为例,邮票发行首日,市民排队购买,各地公安局不得不出动公安维持秩序,一整张面值40元的邮票更是被炒到600元,邮局见到这样的盛状,直接将邮票的发行量从1500万枚增加到4000万枚,导致最后邮票的价格急剧下跌并击穿面值。①
直到现在,邮票市场依旧萎靡不振。
连峙直接来到了一家名叫珍宝阁的古玩店。
这家店是杜志强的一个朋友的父亲开的。
所以在跟连峙寒暄完之后,老板就说道:“连同志,现在邮票的行情可不太好,我们也都不太看好邮票的前景,所以你真的要在这个时候购置邮票吗?”
“我喜欢集邮,但是之前邮票的价格太高了,加上一些其他的原因,我就一直没有入手。”
连峙说道:“所以现在邮票的价格降下来了,对我来说反而是一件好事。”
“而且我买的少。”
主要是他手里的钱太少了,要不然他肯定会直接买古董。
连峙都这么说了,老板也只能说道:“好吧。”
而后他从柜子里拿出一堆的邮册来:“我这里的邮册没有那么多,所以我就从朋友那里拿了一些过来,保证都是真货,你随便挑,挑好了之后,我都按最低价给你算。”
连峙其实根本不懂邮票,但他知道发行量大的肯定不能买。
所以他也说道:“我想要九零年以前的邮票,发行量比较少的,如果是错版的就更好了。”
那这还是很容易的。
就是他这里的邮票大多都是九零年之后的,九零年以前的并不多。
所以最后老板只挑出来了五十多套邮票。
老板:“错版的邮票就只有这两套了。”
“因为很多都被邮局回收了。”
连峙把那两套错版的邮票放到一边,又从那五十多套邮票里,挑出了三十多套比较漂亮的。
老板给他算了一下:“加起来一共八十三块钱。”
因为这个时候的邮票的面额一般都在八分要二十分之间。
连峙便又从选好的邮票里,挑了四套出去。
老板:“只要这些的话,一共七十五块钱。”
“我再送你一个集邮本,虽然是旧的,但还是很干净的。”
连峙:“行。”
“那就麻烦老板了。”
老板:“不麻烦,我还要感谢连同志你照顾我的生意呢。”
然后连峙就回了宿舍。
沈建设和杨孝一起出去钓鱼去了,所以这会儿宿舍只有他一个人。
连峙随后将那些邮票分成了两份,一份一套一套的用塑料袋包好,放进了身上的三个口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