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着人尽其才的原则,不妨将发配到大河村的十几名知青当成传授当地贫下中农知识的老师。
盖学校,让大河村和周边的村子里的孩子有学可上。
平时的时候,知青们还可以组织扫盲班,进一步减少当地的文盲人口数量。
李卫民听后心头一动。
或许正是这个原因,促使罗青山产生了回家乡发光发热的想法。
饭菜做好后,徐海涛招呼李卫宁一块吃。
稍晚一些,徐海涛送李卫民到公社招待所休息,明早再回大河村。
躺在招待所的床上,李卫民辗转反侧。
“原来是这样!”
刹那间,李卫民突然坐着起来。
串联前前后后各种事情,李卫民得出了一个大致的答案。
兵团知青发配到大河村参加劳动改造,这是前一世没有过的事情。
在大河村盖小学,进行扫盲落实,安排兵团知青担任老师,同样没有发生在原时空。
一件件未曾发生过的事情,形成了蝴蝶效应,最终引起罗青山的注意。
之所以原来的历史当中,罗青山没有回来。
很可能是与身上的病有关。
返回公社的路上,罗青山每说几句话一定会剧烈地咳嗽。
由此可见。
老爷子的病情已经很严重了。
恐怕用不了多久,就将撒手离去。
“或许,我可以帮老爷子多活几年。。。。。。”
想到家里那些药材,李卫民点燃了一根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