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赖文超嘴里,刘伟鸿早已经清楚了事情的前因后果。
这是一起典型的官商勾结,侵吞国家财产,损害群众利益的案件。
因为体制僵化,干部思想僵化,加上近几年国家的大环境,尚未足够重视三农问题,种地得不偿失的情况普遍存在,大量农村劳动力外流,许多土地撂荒,市场对化肥的需求量减少,对品质要求却大幅度提高。青山化肥厂这几年在市场竞争之中,确实是屡战屡败,亏损严重。但也并未走到非卖不可的地步。
刘伟鸿认同市政府去年对青山化肥厂的“拯救行动”,只要注入一定的资金,认真改制,优化组合,提高产品品质,加大市场营销力度,青山化肥厂完全有望救活,重新焕发生机。至不济,对外承包给真正懂行的投资商,也还是有出路,最少可以有效地解决原有干部职工下岗失业的问题。
宣布破产,整体出售,是最后也是最迫不得已的一招。直接将上千干部职工下岗,推向社会,造成的巨大社会问题,难以忽视。
但自从赖文超参与进来之后,青山化肥厂的问题,马上便起了变化。市政府或者说分管此工作的田宝山,态度截然不同。以前还在想方设法挽救化肥厂的田宝山,忽然就变成了“甩包袱”的急先锋。
赖文超这些年停薪留职在外表鼓捣,确实赚了一些钱,至少将自己包装起来不成问题,请官员吃饭送礼的钱,自然也不会少。田宝山本就不是什么品格高尚的领导干部,赖文超金钱肉弹双管齐下,相当轻松便攻陷了田宝山的防线。两个人沆瀣一气,狼狈为奸,很快就将青山化肥厂整破了产,以极低的价格转卖给赖文超。
据赖文超自己供认,他买下化肥厂,也不是因为自己要经营生产,他没那个心思也没那个本事。别看他以前是化肥厂的职工,实际上没怎么正经上过班。赖文超打算等时机合适的时候,再将化肥厂转卖出去,大赚一笔。
基于这么一个前提,赖文超又怎肯当真支付给原先那些干部职工安家费和补偿费?
连原本支付给市里面的购买化肥厂的款项,他还打了一个白条呢。理由是他必须要预留充足的资金,以便化肥厂能够保持正常的生产和运转。
说来可笑,一个全盛时期拥有上千工人的副团级国有企业,市政府卖给私人,价格竟然是区区两百多万元,其中一百八十万,是欠条。赖文超真正支付的款项,满打满算,不到六十万。至于青山化肥厂因何如此贱卖,据说也是有理由的,那就是这几年化肥厂亏损严重,已经资不抵债。然而化肥厂欠银行的贷款就有五百多万,这笔钱,也是着落在久安市政府头上来偿还的,赖文超不负责。
赖文超化六十万,就把偌大一个工厂买下来,其他的外债,安家费补偿费,一概不给。谁向他要钱,他就指使流氓地痞砍人。
就这么一个情况,到田宝山嘴里,却变成了化肥厂的干部职工觉悟不高,无理取闹。
做官做到这般无耻的境界,也要算是登峰造极了!
第896章想得倒美!
“田市长,谈谈你的解决办法吧!”
王时恒双眉微微一蹙,略带一点不悦地说道。
实话说,搞经济建设,整个久安市委市政府,王时恒首屈一指。他以前担任久安地区常务副专员和兼管经济建设的党群副书记时,久安的经济建设工作,实际上就是他在主抓的,辛明亮就是起到一个幕后支持的作用,真实的发展方案,俱皆出自王时恒之手。
出任市委书记之后,因为市长陆默一直都和他争权,辛明亮又在他俩之间搞平衡,“不偏不倚”,为了避免人为制造矛盾,王时恒主动“避让”,尊重陆默和市政府的决策,经济建设大局,交给陆默和市政府去主持,王时恒的主要精力,放在党建工作和队伍建设之上。
但这并不表示,王时恒经济建设方面的能力已经“退化”。若是在平时,田宝山这样信口开河,王时恒纵然不满,也只会私下找他谈话,或者和辛明亮“闲聊”的时候,点上一两句,让田宝山自悟。但眼下情形已经十分糟糕,群众事件难以平息,再闹下去,就要他这个市委书记来背黑锅了,王时恒自也不会再容许田宝山蒙混过关。
大家都是明白人,你田宝山得了人家赖文超的好处,就该把事情办利索了。难道你得了好处,还要我王时恒给你擦屁股?没有这个道理!
王时恒是田宝山的上级,不是他的下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