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这一个多月,督察局在辽中的调研考察,很有成绩啊。对我们辽中的国企改制工作,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参考意见,帮助很大。”
郑广义笑着说道,语气之中,略略加了几分亲切之意。
尽管是私人邀请,毕竟在此之前,两人之间只进行过一次非常正式的交流,郑广义还是遵循着封疆大吏和世家长辈应有的体统,说了几句官场上的客气话。
“郑伯伯过奖了,我们只是在完成本职工作。”
郑广义微笑点头。
虽然刘伟鸿看上去依旧没有多大的变化,但在郑广义的心目之中,印象已经完全不同,似乎比以前要“顺眼”得多了。
又聊了几句客气话,郑广义问道:“伟鸿同志,听说国务院国资办正在准备起草一个规范性的文件?”
“对,是有这么回事。我们经过研究,认为在现阶段这种情况下,必须要有一个可行性比较高的规范性法规文件,来指导全国国企改制工作地进行。统一标准,避免盲目的改制。”
“嗯,这个确实很有必要。你们国资办提出来地打破国企内部大锅饭,取消一线生产单位的行政级别,进行全方位的优化组合,竞聘上岗,我已经和树山同志通过气,认为这个建议有一定的可行性。准备在安北二重等几个企业搞试点。这个工作,全国都是头一次,没有多少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你是这个方面的专家,希望你能给我们省里的同志多提宝贵意见,共同把这些试点搞好。”
郑广义说的,依旧要算是官话,却明明白白地表达了自己对刘伟鸿的看重。郑广义相信,经过今晚这次谈话之后,刘伟鸿应该可以体会到他在自己心目中地位的重大变化。
“请郑伯伯放心,这也是我们督察局本职工作的一部分,我们一定全力以赴。”
“好,好。”
郑广义又是连连点头。
这个时候,家政人员过来告知,饭菜已经准备好了。
郭兰站起身来,微笑着说道:“老郑,伟鸿,先吃饭吧。吃过饭再好好聊天。”
“行,先吃饭。”
郑广义哈哈一笑,一挥手,站起身来。
第1085章陪太子读书
九四年九月下旬,人民大会堂陇西厅。
此时此刻能容纳一百多人的陇西厅,人头济济。陇西省平原市的汇报大会,正在这里进行。
所谓汇报大会,也算是一种别出心裁的“跑部钱进”方式,属于平原市的独创。
平原是革命老区。一般来说,革命老区的交通位置都不是那么便利,山高林密,地瘠民贫,行动困难。战争年代,这样的地区正非常合适发展成为红色根据地。地瘠民贫,消息闭塞,生存艰难,有利于发动群众,一起打土豪分田地。而交通不便,大部队行动困难,又令得根据地有了长期生存的基本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