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新书记的古怪念头,还真是不少。
但熊光荣支持、薛志民等区委主要领导都支持,这个事情自然也就毫无阻力地落实了下去。要说刘伟鸿的威望,之所以能这么快就建立起来,除了他在夹山区大搞经济建设,大搞棉花种植这些动作之外,熊光荣、薛志民对他的“臣服”,亦是主要原因。
熊光荣不用说了,老资格的区长,黄克俭在的时候,都是说话算数的,夹山区事实上的当家人,他对刘伟鸿心悦诚服,对其他干部的“震慑力”可想而知。你们再牛,能牛过熊区长?熊区长都服了,其他人凭什么不服?
薛志民就更加了。这位排名第三的党群副书记,一贯以来都有“离心”,这个大家都是知道的。他不争权夺利,一门心思只想调走,工作上得过且过。但自从刘书记来了之后,却对他委以重任,将两个工厂的筹建工作和一百万巨款,全都交到了他的手里。当初大家是有点不服的,觉得刘书记看人的眼光也忒的差劲,怎么就将这么重的担子,交到一个老想着走的干部肩上去呢?
这不是对工作不负责任的搞法吗?
但事实证明,刘书记看人的眼光就是比大伙强。薛志民还真将这付担子挑了起来,就像换了个人似的,干得像模像样。尤其是跑兵工厂“挖人”,更是一绝。一挖一个准,短短一段时间内,竟然就将机械制造厂所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挖到了好几个,勉强够用了。
而薛志民对刘伟鸿,也是十分敬服。
刘书记小小年纪,一举“收服”了夹山区的二把手、三把手,这本事,当真了不起。许多“老干部”都看得眼花缭乱,暗暗佩服。
于是乎,又有一种传言在夹山区的干部群众中流传,说刘书记不是普通人家的子弟,而是出身于首都的“老干部家庭”,据说刘书记的老子,就是一位退休的中央老干部,以前做过副部长那样的大官。
至于已经退休的副部长老子和二十三岁不到的年轻区委书记之间,这父子年龄是不是差得有点远,就没人去在意了。老干部嘛,娶个比自己年轻很多岁的老婆,不很正常吗?
这也已经是夹山区干部群众思维的“极限”了。比副部长更大的官,那是不可想象的。他们的子女,怎么可能到夹山区来工作呢?肯定是款款的在首都大衙门里坐着,每天喝喝茶看看报,也就够了。年纪稍微大一点,自然官升一级。
因为刘书记有那样“牛皮”的家庭,所以从小就被潜移默化,很会做领导。有些本事,就是天生的。
自然,这样的传言,也没人去“验证”,说的是这样说,听的也是这样听,真假如何,有何必计较。
刘伟鸿自己更加不会去计较。
不管怎么样,这种传言对他并没有坏处。
经过公开选拔,原夹山镇党委的年轻干部毛凌,在笔试和面试两次选拔中均名列第一,刘伟鸿便当场拍板,将毛凌任命为饲料厂厂长,组织关系还是留在夹山镇,工资关系,调到饲料厂。饲料厂是夹山区的国营企业,不委屈毛凌。但这个党支部书记的任命,却没有经过选拔,是刘伟鸿直接指定的。柳齐是夹山区的宣传干事,理论经验比较丰富。他和毛凌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文化程度比较高,正经的大专生。毛凌是学财会专业的,柳齐则是学语言文学专业。
刘伟鸿坚持认为,企业的掌舵人,还是需要文化程度高一点的。虽然学历不代表着能力,但至少在接受新鲜事物方面,要比“泥腿子干部”强。如果毛凌和柳齐是本科生,那就更理想了。但这不现实,现在整个夹山区干部队伍里面,正经的本科毕业生,就是刘书记本人,再找不出第二个来。
不过柳齐这个党支部书记是兼任的,本职工作还是区里的宣传干事。刘伟鸿也明白讲过,饲料厂实行厂长负责制,支部书记只是协助厂长工作。这一点,必须明白规定,所谓一山不容二虎。要是两个都说了算,一准会乱套。企业管理自有企业管理的原则。之所以坚持要在两个工厂都派遣支部书记,也是充分显示党委对企业的领导权。
刘伟鸿召见两名企业负责人谈话,形式是比较随意的。他坐在办公桌后面,毛凌和柳齐坐在他对面,每人一杯清茶,刘书记将自己的中华烟搁在办公桌中央,大家敞开抽。
“毛凌,准备工作都做得差不多了吧?”
刘伟鸿笑着问道。
“刘书记,都准备得差不多了。三天之后,就能正式开工。嘿嘿,我找人看过日子,三天之后是黄道吉日,百事皆宜。”
毛凌二十七八岁的样子,长得眉目清秀,斯斯文文的,一看就知道是个读书人。不过说话做事,条理分明,从不拖泥带水,没有一般知识分子瞻前顾后的毛病,头脑冷静又很有冲劲。这是刘伟鸿看中他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