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鸿笑笑,说道:“十年后的美好前景,也不是什么都不做,它就会自动降临的。能够把这事定下来,第一保证国有资源不外流,肉烂在锅里。第二能够加快夹山的经济发展。你们在这里把煤矿搞起来,解决了一部分职工子弟就业的问题,夹山的群众,也能解决一部分就业问题,还有因此带来的其他发展,比如服务业,物质流通速度加快等等,都是看得见的。如果什么都不做,十年之后,美好前景是人家的,与我们夹山无关!”
陈博宇哈哈一笑,说道:“刘书记真把自己当夹山人。”
这位,明明是京师的世家子,来头大得吓死人。却一口一个“我们夹山”,看上去并不是刻意做作,而是真真正正将自己当做了夹山的一份子,当做了夹山的领路人。单是这份“沉下去”的心思,就和大部分从政的世家子不同。
一般来说,基层经历在世家子眼里,就是档案袋里的几张纸片罢了。升官的时候有个依据。
刘伟鸿笑道:“食君之禄,当忠君之事!”
这个君,在刘伟鸿看来,就是夹山的群众了。
“说得是!”
陈博宇爽朗地大笑起来。
“刘书记,除了道路交通状况比较糟糕,这个矿山本身的条件,还是很不错的。储量丰富,煤层埋藏比较浅,开采的难度不大。是个好矿。”
“陈矿长能这么说,我就放心了。这个方面,你是专家。”
陈博宇连忙谦虚地摆了摆手,说道:“专家可不敢当。真正的专家,是他们!”
说着,指向跟随自己来的三名干部。据陈博宇介绍,其中一位是办公室工作人员,其余两位年纪较大的,全是工程师。
那三名干部,也连忙谦虚了几句。
“不过,陈矿长,我有个建议。”
陈博宇脸容一肃,说道:“刘书记请指教!”
刘伟鸿微微一笑:“指教不敢当。我认为,如果陈矿长下定决心在夹山搞一个新矿,着眼点仅仅只是解决一些职工子弟的就业问题,恐怕不够。司州煤矿本部,设备老化,退休工人多,包袱沉重,改革起来难度很大。但这个新矿,就不一样了,完全可以轻装上阵。因此我建议陈矿长将夹山新矿当做一个试点来搞,无论设备、人员配置,还是管理制度,都可以尝试一下新的模式。尽可能的减少不必要的人员和开支,提高生产效率。或许这个新矿,能够成为一个改革的突破口。虽然这个新矿的规模不大,远远赶不上司州煤矿本身,但作为一个试点,却是很合适的。能够积累改革的经验,当然也能提供一定的盈利。请陈矿长三思!”
陈博宇双眼一亮,嘴角浮起一丝兴奋的笑容。
第363章谁爱指示谁指示去!
东北客人到了夹山区的消息,不可能瞒得住县里的领导。邓仲和知道了,县里其他领导也知道了,但谁也没吭声,当做不知道。
米克良陈文东倒台,夹山区一下子变成了“独立王国”,县里的领导,都是小心翼翼的,一般情况下,谁也不给夹山区单独下指示。万一这个指示下错了,或者不合刘书记的心意,说不定就会步米克良的后尘,被刘书记硬邦邦顶了回去。
丢脸很好玩吗?
只有朱建国是唯一的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