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老总点了点头,说道:“是的,刘老,确实要警惕浮夸风抬头的迹象。”
“洪副总理,三角债的清理,我个人认为,就是这两个源头。先把政府的重复建设和银行的随意放贷掐住了,再投入专项资金,从政府的源头清起,是能够见到成效的。投入一块钱,也许能化解三块钱的三角债。越早清理越好,免得积重难返。”
刘伟鸿信心十足地说道。
谈到了具体的措施,洪老总就不便表态了,随即说道:“嗯,你接着说。”
“第二个问题,是税制改革。现在这个财税制度,咱们用的时间太长了,计划经济时代,能够应付得来。一旦进入市场经济,这个头轻脚重的财税制度,是很难适应的。中央政府年年赤字,年年超支,手里没有足够的资金和财力,大型项目,特大型项目,就建不起来。相对于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来说,将所有问题都推往市场解决,不大现实。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手段,必不可少。但是,如果手里没钱,单单靠行政命令和文件规定,想要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几乎不可能。税制改革,势在必行。中央政府必须集中一定的财力,做有目的性的定点投资,才能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
洪老总双眼猛地一睁,有些难以置信地望着刘伟鸿。
这个农业大学畜牧专业的小年轻,未免懂得也太多了。虽然只说了个大概,也足以令人震惊异常。而从刘老同样吃惊的神情看来,明显不是出自刘老的属意,而是刘伟鸿自己的见解。
见了洪老总吃惊的样子,刘伟鸿心里略略有些惭愧,自己这是明目张胆地“盗版”啊,而且盗版的对象,就坐在他的面前,一个必定会影响整个共和国大势走向的铁腕人物。
刘二哥也够无耻的。
但刘伟鸿“盗版”的目的,却绝不是要突出自己,让洪老总和老爷子都震惊,他想要指出的,是数年后将要启动的税制改革存在的一些漏洞。
数年后,洪总理铁腕推出分税制,将全国财力向中央政府集中,固然解决了旧税制的一些痼疾,却又产生了新的问题。那就是基层财政几乎全军覆没,完全没有办法承担基层政府应尽的职责。刘伟鸿觉得,必须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向洪老总面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至少能够给洪老总提个醒,在实行税制改革的时候,再做个全面的衡量。
中央财政要充裕,基层财政也不能搞得河干海落,一片尽墨。
基层政府无法有效履行职责,往严重一点说,有可能动摇国本。毕竟上级的任何一个政策,都要经由基层政权机构落实下去才行,不然就是一纸空文。
假如能够在分税制实行之初,便做出相应的配套规定,情况应该会好一些。
第442章责权匹配
“税制改革?呵呵,伟鸿,你怎么会想到这个上头的?”
洪老总尚未发问,老爷子已经饶有兴趣地问了起来。以前我们执行计划经济,中央政府有很强的控制力,财税制度不是决定性的手段。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财政局和税务局甚至都是合并在一起的,称为财税局。这几年逐渐放开,进行了一些市场经济方面的尝试,财税体制倒挂,中央政府财力不足的弊端便逐渐显现出来,很多大动作都受制于资金,无法展开。
有关税制改革的议题,事实上这两年已经有学者专家提出来过,但只是在极小的范围内做过讨论,并未形成决议,甚至小范围内的意见都未曾统一。尤其这两年政治格局不稳定,高层的注意力也不曾放在这个上面。
刘伟鸿忙即说道:“爷爷,我这也是随便想想的。”
“呵呵,你还很谦虚。不是跟你说了,这就是闲聊,想到什么说什么,不必忌讳。”
老爷子看似责怪,实则满脸慈爱之色。年轻人有如此见识,实在大出意料,老刘家要出千里驹了,老爷子焉能不高兴?
洪老总说道:“税制改革,难度很大啊……”
目前的税制,是地方政府拿大头,自主收税,然后按照一定比例上解中央。通常来说,地方政府总是会想方设法给自己手里多留点钱,以备不时之需。如果依照刘伟鸿这个设想,实行税制改革,财力向中央政府集中,势必遭遇到地方政府极其强烈的反对。谁愿意把到手的“好处”往外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