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劣币驱逐良币,这些纷至沓来的追求者,对原本有诚意的男士们造成了无形的压力。那些品行端正的男士担心自己也会被视作为了巴结公爵而来。因此,真正优质的潜在对象反而被吓退了。
坎贝尔夫人现在做的,就是让珍妮尽可能接触更多的男士,从这些乌合之众中,仔细挑拣出真正值得珍妮托付终身的那一位。仿佛在一堆沙子中寻找金粒一般,这工作光是想想就令人头疼。
不过,这也无形中提升了珍妮的身价,如果说之前她的择偶范围只是一些男爵或子爵的儿子,现在,说不定伯爵甚至侯爵的家庭都会投来目光,算是有利有弊吧。
不得不说,听到是这个原因的艾琳娜放下了些心,总比珍妮对花花公子留恋不舍好多了,她安慰道,「今天下午没有安排活动吧?不如我们一起去看《超人》,怎么样?」
珍妮眼睛一亮,连忙加快了用餐的动作,「虽然晚上有一场晚宴,但来得及!你不知道,我已经期待这部戏剧很久了!」
反正去剧院也要穿礼服丶梳头发丶化妆,正好还能提前为晚宴做好准备。看完戏回来稍微整理一下,也不耽误晚上的安排。
请示了母亲之后,牢头坎贝尔夫人爽快地答应了珍妮的放风请求。
在《超人》上演的短短半个多月时间,便一举压过风头正盛的大歌剧,成为家喻户晓的剧目,只能说,视觉奇观在这个时代堪称降维打击。
短短半个月的演出,剧院门前几乎每天都排着长长的队伍。人们为了争取一张半个月后的座位,不惜凌晨就前来排队,甚至出现了黄牛兜售票券的情况——这在剧场界简直罕见。
令人猝不及防的是,这部剧不仅在伦敦引发轰动,还迅速通过报纸和口耳相传的方式席卷了整个国家,甚至连外省的贵族庄园也开始流行谈论这出戏。晚宴上,「您是否看过《超人》?」成了最时髦的开场白,而没能赶上演出的乡绅们不得不靠听别人复述剧情来参与讨论。
这场面是艾琳娜难以预料的,不过想想《阿凡达》第一次出现在电影院时的火爆场面,似乎又理解了一点。
《超人》的故事情节确实简单直接,甚至可以说是单薄,但恰恰因为如此,大大降低了观众的理解成本。第一次,观众们不是为了细腻的演技或感人至深的情节编排而走进剧院,而是冲着那些巨人丶巨怪以及充满噱头的「矮人演员」,哪怕观众对「超人」的背景设定知之甚少,但他们仍然被那些壮观的舞台呈现迷得如痴如醉。
《时代报》甚至用整整一个专栏,详细剖析了这出戏如何藉助机械和舞台技术实现那些看似不可能的场景。剧评人们一边称赞这部剧为戏剧行业的里程碑,带领舞台艺术进入了全新的纪元,一边也担忧这种趋势是否会将人们的注意力转向特效,忽视剧本和表演的重要性,甚至用大歌剧做对比,称这是两部极致的戏剧——极致的商业化和极致的艺术化。
但这些担忧显然对票房毫无影响。剧院门前的小商贩赚得盆满钵满,甚至剧场附近的咖啡馆和旅店生意也因这部剧的热度而大幅增长。街边的玩具摊上迅速出现了「超人」木偶模型和「巨怪」仿制品,尽管这些周边质量参差不齐,但丝毫不影响孩子们对它们的狂热追捧。
原本几近销声匿迹的职业——盔甲匠,竟然意外地再次走红。原本这个职业几乎已经消失,仅剩一些手艺传承下来,用于修复古董铠甲和为贵族定制仪式性铠甲,但现在,许多贵族争相定制和剧中「超人」相似的亮闪闪铠甲,尽管这些铠甲不过是摆设,但谁也不想错过这场热潮。
「老实说,这种铠甲要是上战场,只会让你变成敌人的靶子吧?」乔治在朋友的沙龙聚会上忍不住吐槽,「又沉又亮,简直就是移动靶标,拿来打仗完全不实用。」
「哦,乔治,你可真是少见的务实派。」他的朋友一边摇头笑着调侃道,「谁会把它真拿去战场?这是装点派头的东西,越亮越好!」
乔治摇了摇头,「我们是要把舞会变成甲胄展览吗?」
「甲胄展览?想想那些木乃伊吧,这不比品鉴木乃伊正常多了吗?而且,」朋友故意压低了声音,仿佛在透露什么天大的秘密,「我听说,有位侯爵夫人打算让她的宠物狗穿上迷你版的『超人铠甲』,并在下场宴会的舞池中央亮相。」
乔治差点喷出口中的茶水,他用力咳嗽了两声,「铠甲狗?我该说这位夫人有创意,还是太过疯狂?」
「你就等着看吧,」朋友耸了耸肩,笑得意味深长,「我敢打赌,不出三天,全城都会讨论她和她的狗。能在贵族圈里引发话题,比铠甲本身的实用性重要多了。」
对于这样的「铠甲」热潮,矮人们都坐不住了,纷纷想「重操旧业」,毕竟,他们只需要下午表演一场,早上和晚上完全可以赚点外快,而他们天生就适合这一行,这简直是天赐良机——饭都喂到嘴边了,他们哪里舍得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