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小说网

永久小说网>快穿年代女配觉醒了不忆往昔 > 第175章(第1页)

第175章(第1页)

「刚报上去,还没结果。要是批了,也不知道这个研究还能不能留在咱们机械厂,说不定要把宁安调到研究院去。」

「那也得宁安同意才行吧。而且,现在又没到试验阶段,还是宁安的理论研究阶段,她在哪儿做都可以吧。」

「是这个道理。」

宁安的理论研究进展非常快,于厂长上报立项,报的并不是理论研究,而是发动机验证机试制。这个工作不是平阳机械厂一家可以完成的。后续还要进行各项试验,需要很多部门配合。

这份报告在航空工业部引起了轩然大波。

71年引进的那批涡扇发动机还没研究透彻呢,这边我们自己研究出来了?

我们的一线技术员什么时候这么厉害了?

航空工业部立刻组织专家进行反覆论证,最后证明这个设计方案确实可行,而且比我们之前引进的那批发动机还要先进。

领导们高兴的又拍桌子又挠头,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喜悦之情才好。

他们迅速派专家抵达平阳机械厂,和宁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交流。最后的结果就是,本来和国外公司正在进行的专利许可权谈判暂时中断。

专家们相信,我们完全可以完成自主研究,不必再依靠国外技术了。

之前研究引进发动机的专家们也没有白费力气,全都成了宁安的研究伙伴。

第189章

七零极品小姑子(21)

这个时候的工作条件,已经比当初三三一厂制造第一台航空发动机时好了太多。

当年的三三一厂,在制造汽缸头钢模时,工具车间既没有光学曲线磨床,又没有线切割工具机,全靠工人们用锉刀锉丶用油石磨,制成了数十块型板和样板,完成了钢模制造任务。

电镀厂房是由澡堂改建的,镀槽尚未设计好,电镀热处理班把痰盂放在大缸中用开水加温,经过无数次试验,硬是为第一个零件镀上了铜。

「借鉴炸油条原理」,把两边的夹板钻出大孔,使空气流通,成功镀上了铬。

……凭藉着艰苦奋斗的精神和百折不挠的意志,第一台航空发动机从批准设计任务书到试制成功,只花了七个月零三天。

到了宁安这儿,必须花的时间更少。

平阳机械厂本来就是生产飞机发动机的,基本条件具备,而且比起最早的三三一厂已经好了太多,没道理她还比不上革命前辈。

冲呀!

小桔子吹了吹胡子,它家崽这个争强好胜的本质从来没变过。它也只能尽心尽力做好后勤保障,帮她盯紧了裴东骏和赵春兰,别让她在忙碌的时候还得浪费时间和精力关注这两个东西。

宁安5月底加入技术部,9月初,她的设计方案获批,进入试制环节。

12月份中旬,第一台新式发动机试制完成,花了三个多月,机械厂的工人们都快累瘫了。

累并快乐着。

大家的精神都很亢奋,很激动。

三个多月加班加点,不分昼夜,如今总算有了一个结果。

希望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希望我们国家的航空技术能够追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其实宁安比他们还要辛苦一点,从设计到零件制造,再到组装,全程她都参与了,要确保所有的零件都是合格的。这几个月,她也是连轴转。

总不能人家加班她休息,没有这个道理。

试制成功后,宁安也很高兴。

她帮国家省下了几千万外汇。

世界线中,国家遭受了长时间的技术封锁,航空技术比世界先进水平落后了几十年。

75年,国家从约翰牛买了40台涡扇发动机,并将发动机的生产线和图纸资料也一并买了过来,在430厂进行自行生产。

仿造涡扇发动机的过程长达三年。我国彻底掌握了这款涡扇发动机的制造技术,可以用来装备新式战斗机。但尴尬的是,发动机终于有了,全国却没有一款战机用它。

当时一位飞机设计师认为,这款发动机是60年代的技术,在国际上已经落后,仿制并使用它等于是原地踏步。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款发动机引进的时候,运动还没结束,大家不同意用「洋货」,于是,430耗时三年制造出来的发动机,被放进仓库吃灰。直到90年代,才重新被提起,被从仓库里扒拉出来。

这是个沉痛的历史教训。

另一个沉痛的历史教训是,改开之后,流行起了「造不如买」的思想,有些自主研发项目下马,航空发展进入休克期。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