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小说网

永久小说网>书生有瘾[重生 > 第885章 女皇 苏爱卿又创造了一个奇迹(第1页)

第885章 女皇 苏爱卿又创造了一个奇迹(第1页)

数日后。神都。大内,万象神宫。女皇召集群臣议事。“诸位爱卿,这是钱中书从幽州八百里加急送来的折子。”女皇面色平静而冷澹,晃了晃手里的奏折:“折子的内容,是关于钱中书与辽国使臣谈判的详细经过,以及他对辽国局势的分析。”大殿下面,兰陵公主与群臣分列两班,全都默不作声。女皇虽看似平静,但了解她的人都知道,现在的女皇才是最危险的状态。谁也不敢去触她的霉头。“念!”女皇随手将折子递给一旁的南宫婉儿,南宫婉儿又递给侍立在侧的小太监,小太监声音清晰而洪亮,精准落入群臣耳中。不一时念完,小太监声音落下后,大殿中鸦雀无声,安静得可怕。那奏折中的内容,果如女皇所说那般,是钱中书对平安市谈判细节的陈述,以及对辽国局势的分析。他认为,辽国的局势表面上看似稳定,实则暗流汹涌。辽国使臣此番提议重开平安市、坚持使用新交易规则的一系列行为,必定与辽国的局势有关!基于此,钱中书断定,辽国使臣无论如何也不会松口,恢复以往的交易规则……可是,每年两百万两的收益,对当下的大梁王朝来说至关重要,女皇君臣还等着疏浚河道、加固河堤呢。若果真如钱中书所言那般,整整两百万两岂不就泡汤了?女皇面色愈发平静。兰陵与群臣心中也愈发谨慎。生怕被女皇拿去做了出气筒。“诸位爱卿,你们都说说看,此事如何是好啊?”女皇高坐龙椅,环视着满殿大臣,因见无人说话,她的目光便落在兰陵身上,道:“幼娘,说说你的看法。”“儿臣遵旨。”兰陵公主走到大殿中央,先是对女皇一拜:“启禀陛下,儿臣以为,钱中书所言是在为他自己摆脱罪责!”众臣心下一惊,眉头都抬了一下,心说兰陵这是要乘机打压钱中书啊?朝堂上的纷争,本就是权力之争,兰陵公主与钱中书又是不可调和的死对头,此情此景在所难免。加之钱中书的确办事不力,只怕……这次要吃大亏!群臣之中,有一人万分着急,此人官至“中书侍郎”,姓阮,人称“阮侍郎”,是“中书令”钱中书的下属,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位居宰相之列。这阮侍郎,与钱中书二人,是中书省唯二的宰相,如今钱中书在外公干,阮侍郎一人在朝倍感束手束脚。眼下,兰陵公主剑指钱中书,当着女皇的面打压他的顶头上司,阮侍郎眉头紧锁,心中一百个着急,但却无计可施。“儿臣又仔细想了想,钱中书此举虽有脱罪的嫌疑。”兰陵公主接着说:“不过,结合辽国当下的局势来看,钱中书此举也算情有可原,甚至于谈判失败的过错也不能全怪在他头上!”“……”群臣顿时面面相觑,心头大感奇怪,兰陵公主这是何意啊?她方才的话,分明就是剑指钱中书,要展开一场权力斗争的节奏,为此,尚书六部的宰相们都做好了帮腔的准备。可是最后呢?兰陵来了个大转弯,居然为钱中书求情,说好话!不应该啊。群臣纷纷大跌眼镜。阮侍郎也是一阵错愕,原本以为这次要遭,钱中书不死也得脱层皮,结果……却是这样的结果。着实令人意外。“幼娘的意思是?”女皇也侧目望来,没摸清兰陵的心思。兰陵公主禀道:“陛下,儿臣想说的是,此次平安市谈判,难度非常之高,绝非一两个人可解。”“钱中书乃我朝中书令,位极人臣,就连他也不能解决,足见此次谈判的难度。”“……”女皇及众臣听了这话,不禁缓缓点头。说得也是,他们心里都明白,钱中书此次北赴幽州,是肩负着“为太子立功”的使命去的,他一定会拼尽全力,不可能偷懒。“我朝太尉苏贤,虽天资聪颖,乃当世第一少年俊杰,但……”兰陵稍微顿了顿,对女皇俯首拜道:“但,人力有时而穷,太尉虽创造了许多奇迹,但是这次涉及到了辽国的局势……”她的话并未说完,不过女皇与群臣都明白了她的意思。为钱中书脱罪,并非目的,只是手段,她真正目的是提前为苏贤脱罪,给女皇与群臣打上一剂“预防针”。尚书六部的宰相们,怔了一会儿,忙跟在兰陵身后附议,想尽办法为苏贤求情“脱罪”。刘侍中等中立派,也乐意做个顺水人情,站出来纷纷附议。阮侍郎见状,心头顿松,挥袖擦了擦额头上没有的冷汗,只要不是针对钱中书,那就万事大吉。他默立沉思一阵,忙也加入附议的队伍……就这样,满殿大臣,全都在为苏贤求情,场面蔚为壮观。,!其实这个时候,大家都已在心中认定,苏贤也搞不定那辽国使臣,每年两百万两的收益怕是要让给辽国。不过现在不比数日之前,问题倒也不大。倘若平安市顺利开市,除去那两百万两,还剩下三百万两,权衡利弊之下,只能先挪用一部分用于疏浚河道了。高坐龙椅的女皇,见此情形,蹙眉沉思一番,最终轻轻叹口气,道:“幼娘与诸位爱卿都请起吧,此次谈判固然重要,但苏爱卿的人更重要,即便苏爱卿没能成功,朕也不会怪罪于他!”“朕相信,只要有苏爱卿在朝,就一定能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说不定啊,那三百万两都不用挪用。”兰陵与群臣赶忙拜道:“陛下英明!”话音刚落,大殿外的汉白玉台阶之下,一个禁军将士忽然狂奔而来,手里抱着一只硕大的竹筒,一边跑一边高声喊道:“幽州,八百里加急,急报!”大殿内,女皇君臣齐刷刷扭头看向殿外。霎时之间,众臣面色各异,女皇更是从龙椅上站了起来。幽州来的急报,还是八百里加急的,怕是……平安市的谈判已有结果。在女皇君臣的心中,已经认定了苏贤谈判失败的事实,因而大多面色凝重,女皇更是一言不发,接过那只硕大竹筒,从中取出一包油纸包裹的东西。拆开油纸,女皇随意瞄了一眼。“辽国国书?”女皇略显惊讶。大殿下面的群臣则是一脸茫然。“是了,重开平安市,以及新的交易规则既已谈妥,自然需要双方的国书进行确定。”女皇恍然。翻看第一页,女皇一言不发看了起来。偌大的大殿中,顿时安静的落针可闻。群臣耐心的等待着,等待女皇看完国书后宣布结果。兰陵公主暗道一声“好险”,辛亏方才她灵机一动,提前为女皇打了“预防针”。要不然女皇看了这份国书,一定会雷霆震怒,进而牵连到苏贤……“什么……这?!”就在兰陵与群臣心思各异之际,端坐龙椅手捧国书的女皇,忽然腾身而起,面色大变,惊叫出声。发生什么事了?群臣心脏勐地一抽,面色跟着一变,女皇如此反应,可见那国书中写了什么了不得的祸事。加之国书远从幽州而来,兰陵与群臣不免猜测,莫非苏贤搞砸了什么事不成?不然女皇何至于如此惊怒!“请陛下息怒。”兰陵心中惶恐,忙出列一拜:“敢问陛下,幽州究竟发生了什么?莫不是……重开平安市之事有变?”女皇并未回答,依旧拿着那份国书,双眼死死盯着,对兰陵的声音置若罔闻。众臣见此,心中都是一个咯噔,完了,女皇都不搭理兰陵公主了,可见事态的严重性!“哈哈哈哈哈……”忽然,女皇纵声爽朗大笑起来,手里依旧紧紧抓着那份国书,笑得弯了腰,南宫婉儿等女官忙上前搀扶。兰陵与群臣见状,心头不禁发寒,这下彻底完了,女皇怒极而笑,不得了,幽州到底发生了什么?“请陛下息怒!”兰陵与宰相们齐声拜道。“息怒?”女皇笑声一停,两手一摆,挥退南宫婉儿等女官,诧异扫视着众臣:“朕为何要息怒?朕方才是在大笑,你们难道没看出来?”大臣们当场怔在原地,不解的看着女皇。女皇低眸,看着手里的国书,面上难掩惊喜之色,甚至那只手也在轻颤,爽朗笑道:“重开平安市一事已经谈妥,苏爱卿果然不负朕的期望。”原来如此,重开平安市谈妥而已,交易规则又没恢复到以前的状态,女皇为何如此高兴?怪哉……众臣心中不免泛起滴咕。女皇又道:“不仅如此,在苏爱卿的据理力争之下,平安市的交易规则,也恢复到了以前的模式,那两百万两终归我大梁所有。”“什么?”兰陵与群臣都是一惊,大殿中顿时沸腾起来:“太尉居然摆平了辽国使臣?”“不是说那辽国使臣态度十分强硬吗?”“对呀,而且他们还背负着恢复辽国局势的使命而来,不可能松口才对。”“太尉究竟是怎么办到的?”“太尉又一次创造了奇迹!”“果然,太尉还是比钱中书厉害,钱中书做不到的,对太尉来说却轻而易举。”“……”待众臣热议暂歇,女皇继续笑道:“这还不止,谈到最后,那辽国使臣竟主动让利一百万两!原本,我朝通过平安市的赋税是每年五百万两,现在多了这一百万两,加起来就是六百万两!”“让利一百万两?!”兰陵与群臣们极度震惊,目瞪口呆,一脸的不可思议,随后大殿中宛若炸开了锅般,众人热议道:“奇迹!这才是真正的奇迹,辽国居然主动让利一百万两,简直天方夜谭,那可是辽国啊!”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原先,我等以为太尉恢复了以往的交易规则,就已是极致,但是没想到,太尉太过逆天,竟让辽国主动让利!”“……”众臣讨论着讨论着,话题自发集中到一点,那就是苏贤到底在幽州干了什么?强硬的辽国使臣为何如此妥协?女皇笑吟吟,将国书递给一旁的南宫婉儿,吩咐当众念一遍苏贤解决问题的办法。念完后,女皇对群臣说道:“苏爱卿使用了这个法子,才让辽国使臣妥协,对于此法究竟是否可行,诸位爱卿且议一议。”群臣大多冷静下来,宛若一盆冰水浇在头顶,纷纷皱眉陷入沉思。苏贤这一整套办法,牵扯太广,还会涉及到后世数百年乃至数千年的局势,究竟是否可行,他们一时拿不定主意。一段时间后,众臣经过讨论,最后分为两派,一派赞同一派反对。反对的大臣以刘侍中为首,他们认为苏贤此法会导致辽国强胜,眼下,辽国与大梁交好,固然不会轻易爆发战乱,可以后呢?后世子孙会不会面临一个更加强大的辽国?赞同的大臣以兰陵公主为首,他们认为此法虽然会助长辽国强盛,可苏贤也提出了许多掣肘之法。比如,辽国全盘汉化,此举有助于两国民间的交流,只要有了交流的基础,就不会轻易产生摩擦。再比如,辽国所需的农具、耕地技术等,都依赖大梁,若有朝一日大梁断供,辽国怕是连锄头都没有。女皇居中,仔细倾听了两派的说辞。但她并未立即拍板做决定,而是凝眉陷入了沉思。她身居高位,自然能看出苏贤此法的利弊,而且此事涉及后世,她不得不慎重考虑,不然背负骂名都是轻的……许久之后,女皇经一番深思熟虑,最终拍板做出决定:“苏爱卿的提议,朕一律准奏!来人,用印。”国书需加盖玉玺宝印,方才能生效,南宫婉儿掌管玉玺,自然由她亲自令领命处理此事。“陛下,请三思啊!”反对派的大臣们直接跪在地上。女皇挥了挥手,镇定道:“你们都起来吧,朕心意已决,多说无益!”“眼下辽国局势及及可危,极有可能挥师南下,只有苏爱卿此法可保无愚,再者,朕对苏爱卿极有信心!”刘侍中等大臣见事已至此,便只得作罢。很快,加盖了大梁朝廷玉玺宝印的国书,已用八百里加急的速度赶往幽州,这件事就这么定了下来。:()书生有种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